《后出师表》原文和译文

2023-10-01 16:4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后出师表》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
出师表,译文,原文

《后出师表》原文和译文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因此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靠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能,本来他是明白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专门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然而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同意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因此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只是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因此我冒着艰巨危险来奉


行先帝的遗意。但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如此作不是上策。现在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尽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尊敬地把一些情形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纳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稳平定天下,这是我不明白得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策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差不多上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稳强大起来,因此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明白得的第二点。

曹操的聪慧计策,远远地超过一样人,他用起兵来就仿佛孙膑、吴起一样,但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固了一段时刻。况且我的才力专门弱,却打算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这是我不明白得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但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但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赞扬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点,况且我才能无能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明白得的第四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1007f4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