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第11课白居易诗二首《卖炭翁》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2022-11-16 13: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第11课白居易诗二首《卖炭翁》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欢迎阅读!
二首,白居易,上册,唐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第11课白居易诗二首

《卖炭翁》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宫市带给人民的弊端。 3、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重点难点

1、理解卖炭翁之苦,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2、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写作目的。 3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PPT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六年级的《钱塘湖春行》吗?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写景诗,但白居易更为有名的却是反映现实的诗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卖炭翁》。 学生齐背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及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活动2【讲授】检查预习,补充背景 1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2 检查预习情况。 3 介绍宫市制度。

(补充介绍宫市的小故事: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回家,们还不肯,我只有死了!") 设计意图:

养成学生主动学习和朗读的习惯。

补充背景知识及故事,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有整体感悟。


活动3【活动】课文讲读

教师提出问题:卖炭翁生活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抓住诗歌语句回答。 1)卖炭翁的苦体现在烧炭艰苦: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描写) 2)卖炭翁的苦体现在生活贫苦: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矛盾心理描写) 3)卖炭翁的苦体现在运炭辛苦: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动作描写) 4)卖炭翁的苦体现在炭被抢的悲苦: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课文语句的把握,理解文章人物的悲苦。 活动4【讲授】明确主旨 教师提问:

1同学们觉得这其中卖炭翁最苦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时候卖炭翁的心情会怎样?

2在诗中,诗人只用了三个字“惜不得”来描写老人的心情。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3作者对于卖炭翁和宫使的情感是怎样的? 4明确主旨: 学生思考回答: 1炭被抢的时候最痛苦。 心情:痛苦、悲伤……

2因为是宫使抢炭,是宫市制度造成的。

所以,卖炭翁苦的根源是“宫市”,这就是诗人所说的“苦宫市也”。 3诗人对卖炭翁充满同情,对宫使是厌恶、憎恶。

4主旨: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通过卖炭翁烧炭、运炭、炭被抢的故事,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计意图:

抓住卖炭翁的四个“苦”,让学生理解卖炭翁最痛苦的是自己辛勤劳动成果被抢的悲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22dde7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