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顗赴润州幕》(作者杜牧)唐诗赏析

2022-07-20 12:1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杜顗赴润州幕》(作者杜牧)唐诗赏析》,欢迎阅读!
润州,杜牧,唐诗,赏析,作者

《送杜顗赴润州幕》(作者:杜牧)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送杜顗赴润州幕》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送杜顗赴润州幕 作者:唐;杜牧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 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 还须整理韦弦佩,莫独矜夸玳瑁簪。 若去上元怀古处,谢安坟下与沉吟。 【注释】

①杜顗:杜牧弟。润州:州治在今江苏镇江。此诗《杜牧年谱》系于大和八年(834)十一月,时李德裕出为镇海节度使(治润州)辟领为试协律郎,牧在扬州赋诗送行。

②丞相:指李德裕,大和七年任宰相,八年十一月出镇浙西。 ③加饭: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④韦弦佩:《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

1




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此处乃劝杜顗随时留心自我调理。⑤玳瑁簪:用玳瑁制作的发簪。玳瑁簪华贵,可用以代指幕僚。李峤《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顾己惭铅锷,叨名耻玳簪。

⑥上元:县名,属润州,在今江苏南京。处:原作“去”,据全诗校语改。

⑦谢安:东晋名臣,《晋书》有传。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

2




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28.2厘米,162厘米,46行,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524_107【送杜顗赴潤州幕】杜牧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門欄不覺深。 直道事人男子業,異鄉加飯弟兄心。 還須整理韋弦佩,莫獨矜誇玳瑁簪。 若去上元懷古去,謝安墳下與沈吟。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7510f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