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迷茫的诗句

2024-03-14 11:00: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登山迷茫的诗句》,欢迎阅读!
诗句,登山,迷茫

登山迷茫的诗句



一天未作思量,泪先干为君流。莫将吾恨寄天涯。何日复相逢?共道无多路,天涯何处有1.山行无计马停处,水落石出是偶然。

解释:是谁,在哪里?在哪儿?为什么我登山会迷路?因为我想停下来休息一下,然后继芳草,只有相思无尽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续前进(意思是,想停下来休息一下,但并不知道该去哪里)。因为没有人能告诉我我为什么去休息,因为我也想停下来休息一下,但是找不到路和停下来的地方,水落石出就是我去休息的借口了(意思是我没有休息好)。因为我有一个目标,就把自己定在了目标上(想要实现目标)。而没有找到目标的时候,也是会感到很迷茫、失落、无助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吧!

2.春日登高思君老,秋风萧瑟知时节。

译文:春天到来,春光无限,登高远望,思念家乡的亲人,心情也会更加的沉重。秋风萧

瑟,知时节。“春日登高”,可以理解为“登高”的意思;“思君”,表示思念的情感;“思乡”,可以理解为思念故乡的情感;“秋萧瑟”则是一种伤感的情绪了。而“秋萧瑟”中的“萧瑟”却是“悲”,表达了诗人思归心切之情;“知时节”中的“时节”便包含着这一层意思:此时的诗人已经渐渐明白了时令的变化;而当他看到时令变化的时候,那忧愁也是随之而来的;而诗人所感到的悲伤正是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我们知道春夏之交正是万物复苏、万物生长的时候。然而“秋天萧瑟”这个字眼却让诗人想起了秋天里凄凉的秋风之情。因此诗人写下这首诗就有了秋萧瑟、秋景萧瑟之感。“春日登高思你老”,说起春日里思你,可千万不要因为此时秋风萧瑟而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离开家呀!这句诗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年老之意。首诗给人带来了很强的感情力量,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对家人有着深深地牵挂、思念之情!

3.长恨秋之月清,常恐秋之月浊。

不知何处是他乡,只恐黄昏独登临。此诗是李商隐的诗作之一,出自李商隐《望月怀人》

三十一首。此诗写一个孤独的女子在中秋之夜独自登楼远眺。“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是人们庆祝丰收和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合幸福的节日。”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最悠久且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同时又与团圆紧密相连,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节日题材。《中秋》这首诗用了八个对仗都很有特色、也都能体现出中秋的美好意境的对仗作结:首句“长恨秋之月清”是点明时间和空间上对月相对;二句“常恐秋之月浊”是点明时间和空间上相相对;三句“莫将吾恨寄天涯”写出诗人对友人牵挂之情;四句“黄昏独登临”是点明时间和空间上相相对;五句“明日不知何夕”是点明日子和空间上相对应;六句“欲知黄昏独登临”是点明地点和时间上相相对;七句“莫将吾恨寄天涯”是点明地点和时间上相对应。这几句通过对月、对山与人,写出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登封高处望月怀乡,及对友人不能相见一事无限哀愁的心情。

4.登楼望断云舒水暖烟。

【译文】登高远望,青山,白云悠悠。春水烟云,春山无限好。可又有谁知道呢?唯有一

片迷惘的心情,让我深深感到孤寂。登高远望,看见白云悠悠,春山无限好,可是我却不知那里的景色最美呀!可眼前却只有一片迷惘。春天来了吗?春之美在哪里?春又来了!##当在哪里寻找到春天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春天应该有的样子了!##

5.不是西风愁不起,吹落桃花扇上红。

何事西风悲不起,一任微风乱落花。——陆游《鹧鸪天·桃花扇上》谁道西风无解意,吹

落桃花扇上红。红笺小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影斜阳。此词是陆游为友人所作,主要表达的情感即对友人周旋、周折的思念,以及与之相伴时间之长的感情之深。“不是西风愁不起”这句说得很好,“西风”指唐代诗人柳宗元(字子美)。柳宗元生活在晚唐大乱之中,经常写下伤感


之作以抒发自己的苦闷与不平。由于他的人生遭遇所引发的个人怀才不遇所感,所以这首词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人生中只有经历过离别时的酸甜苦辣才能体会到那份沉甸甸的忧愁。从此诗词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生活中挫折与坎坷交织而成又一种特殊而又矛盾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cf365a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