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3-02-18 21:3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阅读!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反思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2、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王安石有一首诗,《泊船瓜洲》,其中有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改过好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有什么好处?它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好像一枝画笔,涂出了无限生机。

2、贾岛诗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提问:这两个人在干什么?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咬文嚼字。

《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的解释: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咬文嚼字》。作者使用它做题目,是有一番用意的,其中用意那就得让我们好好去探索一番。(引入课文)

.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推敲

介绍关于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同学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

-----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郭沫若改字——是改这——感情变化 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小结:3个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为什么?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 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4、课外拓展

1、《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提示:绿字作动词,拟人手法生动再现春到江南景象 2 红杏枝头春意“闹”

提示: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3、眼看朋辈成新鬼

提示: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眼看”没有“忍”字的悲愤意味。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示: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5、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枝开。齐己《早梅》 提示:一字更体现出其“早”字 三、吸收借鉴观点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1.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今后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作文》一文中曾经指出:“文章是可以练习的吗?迷信天才的人须依靠语言的渲染。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我看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

学生讨论:从上面两篇文章你受到哪些启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学好浯言? 2.运用语言要力求创新。

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不能懒,不能粗心”,“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由于语言与思想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追求语言的新,首先要寻求思想的新,而要寻求思想的新,则要从深度上人手,即凡事都要抓住事物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是新鲜的,有特色的,不流于俗套的。

从新的角度探讨——些旧的或有——定思维定式的话题,看能不能想出新意来。 3.学习作者为写好文章勤于积累的精神。

我们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学到——些知识上的内容,还可以从文章本身得到很多写法上的启示,读过此文,我们在慨叹朱光潜先生渊博学识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渊博的学识来源于哪儿,如何才能使自己也逐渐丰富起来,充实起来?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勤补拙,坚持积累。 学生讨论:文学语言积累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02ade3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