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个别化学习的探索

2023-02-18 03:2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个别化学习的探索》,欢迎阅读!
个别,幼儿园,探索,化学,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个别化学习的探索

作者:朱晓玲

来源:《成才之路》 2017年第33



摘要:幼儿的个别化活动既是幼儿们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也是

幼儿们发展的真实写照。文章通过对幼儿活动情况的观察,探讨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个别化学习。

关键词:幼儿;游戏活动;个别化学习;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3-0066-01

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行为易受情绪影响,在心理上存在明显的依赖心理。因此,他们在个别活动中的状态是可爱、稚嫩、情绪化的,他们的活动更多地依赖于环境、同伴、教师的互动,具有明显的小龄幼儿特征。一是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喜欢对新材料“一哄而上”,而在游戏中选择材料则是“蜻蜓点水”;二是在游戏过程中,许多幼儿游戏前没有明确的游戏目的,往往是由当前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直接需要所引起;三是幼儿对区角游戏较为陌生,对于怎么玩、玩什么都是以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游戏的规则意识不强,较易发生争执和哭闹。因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个别化学习的结合方式。

一、“会说话”的环境

1)明确游戏规则与游戏方法。“试试你能搭几层”是益智区的一个水果叠叠乐的游戏刚开学时,幼儿们对这个玩具都很感兴趣,玩的方法也五花八门,可时间一长,幼儿的兴趣没有了,小积木也被扔得到处都是,经常在游戏结束时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进行收放。于是,教师将“水果叠叠乐”的游戏方法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在隔离网上,并命名为“试试你能搭几层”。幼儿们看了游戏说明,会玩游戏了,在游戏名称的引导下,更是对叠高游戏乐此不疲,倒了一次再来一次。清楚的游戏规则和方法,可以使幼儿的游戏更为有序和投入。

2)加强角色意识。“娃娃家”是幼儿们最爱的游戏区之一。但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缺乏一定的角色意识,经常出现几个幼儿争着要烧饭、争着要抱娃娃等情况。因此,教师为娃娃家的不同角色设计了不同的道具,如:妈妈———围兜,爸爸———领带,爷爷、奶奶———老花眼镜。相对于简单的角色牌,贴近生活而又有趣的小道具更受幼儿们的欢迎。

3)提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游戏材料。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游戏材料,温馨有趣的游戏环境都能有效地吸引幼儿参与并投入游戏。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师为幼儿营造更具生活化的情境,并为其提供情景化的材料,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再现,使幼儿在与教师和同伴的游戏互动中获得新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体现游戏价值的关键所在。

二、个别化学习与游戏相结合

1)将游戏与自我服务、生活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小班的幼儿正处于基本生活能力的初步发展时期。教师应该了解和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和预测幼儿的发展水平,更应理解和支持幼儿发展的需要,智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及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能力,让他们学会一些生活的技能。第一,生活小帮手。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于是教师在班中开设了“生活小帮手”这一生活区,将纸巾、花露水、香粉、镜子、梳子等日用品摆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让幼儿们在需要时自行选取。另外,教师还利用照片的方式,将塞裤子、挂衣服的方法分步展示在班级中,帮助幼儿逐步掌握这些生活能力。第二,娃娃家。教师将娃娃家分成厨房和卧室两个部分。在小厨房里,幼儿们可以模仿大人烧菜、做饭,喂宝宝吃各种不同形状的饼干。如果厨房里没有幼儿想要的食物,教师还提供了橡皮泥、彩纸


等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搓搓、捏捏,制作各种点心等食物。在卧室部分,教师设计了洗衣、挂晒、叠放的小游戏,帮助幼儿巩固折叠衣物的生活能力。同时,教师还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鞋子,请幼儿帮忙一起整理小鞋子。

2)将游戏与个别化学习相结合。在益智区,教师创设了“请好朋友坐车”这一游戏版面,将幼儿的照片粘贴在夹子上制作成一个个小乘客。刚开学时,幼儿对周围的新朋友都很陌生,可以在游戏中逐渐熟悉身边的同学,一边说一说“我请×××坐车”,一边认识新朋友。随着活动的开展,“请好朋友坐车”的游戏也不断深入:第一阶段:随意坐车,认识新朋友。第二阶段:1 和许多、点数人数。第三阶段:排序(男孩子一起坐、女孩子一起坐,男孩女孩隔着坐……)。第四阶段:一一对应。在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选择游戏的玩法,可以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游戏的自主性。

三、结束语

小班幼儿由于在年龄、生理及心理上很稚嫩,自我意识刚形成,直觉行动思维占主导,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在分散、自由、自主、宽松的个别化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大年龄幼儿的状态和特点,也形成了许多小年龄幼儿特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深入细致地去追踪、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个别化活动的状态,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在材料提供上还要结合学习活动的内容,让幼儿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也获得相关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黄进.论儿童游戏游戏精神的衰落[J].中国教育学刊,2013(09).

[2]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再论“游戏是一种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13(06).

作者简介:朱晓玲(1987-),女,江苏昆山人,幼儿园一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03850c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