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2013.7月整理最新第十章城镇化

2022-04-25 19:2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概论2013.7月整理最新第十章城镇化》,欢迎阅读!
十章,城镇化,社会学,概论,整理

第十章城鎮化

第一节 城镇化概述

一、城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 什么是城镇化

指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发生变更,使城乡接近融合的过程。

二) 世界城镇化演进模式 欧美模式 墨印模式

欧美模式属于市场主导城镇化,其起始和演进是产业革命引导的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瑞士 M.P。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 英美日 大中城市为主 国、荷兰、奥地利中小城市

墨印模式:政治主导城镇化 (低水平)

三)当代城镇化特征:战后城镇化特征是:进程速度加快 2.大城市发展速度明显 出现“世

界城市”和“城市群” 3.知识经济、科技、物流、信息、通讯和其他活动领域不断创新提高了城镇化内含 4.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进步及其扩散加速 5.发达国家郊区城镇化加速,已进入逆城镇再城镇化 6.发展中国家已经构成当今世界城镇化得主体,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二、世界城镇化得“推一拉”理论

城镇化发轫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 英国 19世纪末 英国 雷文斯坦 提出改理论 三、城镇化类型

根据城镇化发展水平:初步、中等、成熟、高度 根据经济体制:计划型和市场型 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

1. 同步城镇化:英国 圈地异地、美国自由迁移、德国容克买办 2. 过度城镇化:墨西哥、巴西 3. 滞后城镇化: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4. 低度城镇化:非洲,亚洲 5. 逆城城镇化:20.30 美国 四、世界城市

第一层: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第二层:区域性国际城市:巴黎、香港

第三层:国家性国际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北京 上海 五、世界城市群 一) 城市群概念

又叫都市圈 都市带 都市层 大都市连绵区 人口规模2500 以上人口密度大于每平公里250人的城市集聚区。 戈特曼 提出 二) 城市群分类


1. 规模和层次角度:超级城市群(顶级、特级、超大城市群)一级城市群(大型城市群)

二级城市群(中型城市群)、三级城市群(小型城市群)

2. 从形态和结构角度:星系城市群、带状城市群、扇形、葡萄串城市群 3. 从中心城市角度:单核、双核、多核 三) 城市群研究

1. 田园城市 1898 英国 霍华德 《明天。通过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2. 组合城市 1915 英国 格迪斯 床在“城市学” 《进化中的城市、、、、》 3. 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美国 芒福德 4.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法国 柯布西耶

5. 城市群理论 20.40 戈特曼 1957 发表《城市群。美国海岸的城市化》 6. 城市融合区:20.80 麦吉 印尼 泰国 印度 中国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的类型 一、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背景 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二、 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平稳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1958-1977)大起大落 第三阶段(1978至今)加速发展阶段 三、 中国城市群的规划与演进

六五:上海为中心长三角经济区规划 以山西为中心 内蒙古西 陕北 宁夏 豫西的煤炭 开启了中国城市群的集群规划和建设序幕。 七五八五:技术协作区联合体

九五:提出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跨省市的经济区划主张, 十五: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首次提出城市密集区概念 十一五:城市群作为推动城镇化主体形态

十二五: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进一步确定城市群在城乡协调发展中主导作用。 中国学术界关注城市群 20.8090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火车头”

中国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人为因素大 缺乏市场机制的自然发育期 二、受限于现行行政体制 三、人口经济总量比重不高 拉动经济发展力度有限 四、城市群内部结构不完善 大中小城市比较少 缺乏中间环节 五、城市群空间分布不均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与小城镇的建设 一、 城镇化道路选择的不同观点 1. 大中城市论

2. 均衡发展论(城市体系网络论) 3. 多元模式论

4. 小城镇重点论 费孝通 《小城镇 大问题》


二、 中国城镇化方针

三、 促进中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十一五規劃给城镇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1. 小城镇建设要有科学规划 2. 规模适度

3. 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4. 健全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A. 建立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

B. 加快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C. 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在征服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基金

投入小城镇的开发

D. 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 E. 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 要尽快形成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 F. 加强区民素质教育。使其适用城镇文化,承担起城镇建设者的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115d6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