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我爱你》的比喻审美张力

2022-08-08 20:0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秀华《我爱你》的比喻审美张力》,欢迎阅读!
秀华,张力,比喻,审美,我爱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余秀华《我爱你》的比喻审美张力

作者:周霞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8

内容摘要:“‘张力就是指诗歌意义的外延款广度和内涵深浅度。从英美新批评的张力论出发,分析余秀华诗歌《我爱你》中由比喻形成的审美张力。 关键词:比喻 张力 《我爱你》

新批评理论的一个最出色的总结,就是所谓张力论’”[1] “张力论是新批评最引以为豪的诗歌批评理论,最先由艾伦.泰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讲道:张力……是把逻辑术语extension)和内涵intension)去掉前缀而形成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2]“‘外延是指这词语的词典意义或者指称意义,内涵是指这词语的暗示意义以及感情色彩。”[3]所有意义的统一体,从最极端的外延意义,到最极端的内涵意义。”[2]本文即将从比喻的张力这个角度来解读余秀华的《我爱你》,揭示其中蘊含的审美张力。

按照新批评比喻论的远距原则和异质原则,喻旨和喻体之间的距离越远越好,它们之间的联系越违反逻辑,含义就越丰富,就越能产生联想,也就越能带来张力性审美感受。”[4]以下选取余秀华的《我爱你》来剖析比喻在诗歌中的审美张力。

首先巴巴两个字呈现了一个可怜的命运,卑躬屈膝,摇尾乞怜,匮乏,贫乏地活着的形象。为这首诗定下了悲怆的基调。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这里的暗喻形成了很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把晴朗清澈美好的阳光比喻成开水,把自己残疾、丑陋、衰老的身体,和千疮百孔的灵魂比作陈皮,陈皮是什么样的呢?容颜尽失,青春不再,抽干了生命的活力和激情,只剩下一具残骸,作者把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灵状况与一片枯干的陈皮相比,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是被岁月风干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和一块陈皮之间的联系却又如此遥远,差别如此之大,这样的相异性和异质性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对读者的阅读和审美造成了冲击力和新鲜感。

T.S艾略特是英美性新批评的主将之一,他提出诗歌创作要逃避个人感情,而不是呈现感情, 要避免像烂漫主义那样直抒胸臆,为此他提出了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意思是直接描绘事物,读者通过作者展现的事物和对象, 激发自己阅读和想象的空间, 来感受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在这里,诗人的爱情是苦涩又甜蜜的,这样的情绪,作者没有直白地描写出来,而是写自己喝的茶,菊花是苦的,寒凉的,茉莉花泡水几乎没有味道,但有清热去火的功效,暗暗映射作者的爱情过于浓烈,需要理智,冷静,需要按捺住心中的激情。玫瑰水的颜色是红的,有色彩的,鲜艳的,相比菊花和茉莉的寡淡与惨白,充满了憧憬、甜蜜,味道也是淡淡的甜,与爱情的甜蜜相似。而柠檬又是酸苦的,作者的爱情充满了受虐的剧情,有盼望、失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225c89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