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影》看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特点

2022-06-20 18: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背影》看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特点》,欢迎阅读!
朱自清,散文,早期,背影,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背影》看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特点

作者:包国琛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6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朱先生早期的散文如《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都是被早期散文的代表作。

朱自清的散文,有些以叙事为主,在朴素平淡中却又蕴含深情;有些注重写景,柔美隽永之中除无限的美感外,又能引起无限的思索。《背影》就是写于192510月,这是作者追述八年前的事。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死后,他的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长,也被辞职。家里没有积蓄,还欠了债。朱自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后,父亲到南京找工作,父子在浦口惜别。《背影》之所以成为长久为人传诵的现代散文名篇,我认为主要在一个字。文章没有什么强烈的抒情字眼,完全是平平实实的叙述,极平凡的日常絮语,却蕴含着挚爱深情。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好像可以这样理解:徐州见父、南京分别、望父买橘、回忆读信、北京思父,然而贯穿全文的却有一条时现时隐的内在主线背影,全文便以此为中心展开,背影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又是人物形象的基础、人物精神的写照以及作者感情的凝结点。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但作者却从几年前写起,当时,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祖母去世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因此,家中光景很是惨,几句简洁的描述引出了父子离别的情深。

第二部分先写临别之前在车站的几件小事,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慈爱:照看行李,同脚夫讲价钱,送上车,叮咛路上小心,还托茶房关照。件件小事都写出了父亲对远行的儿子关怀备至的深情。接着具体写父子惜别。背影便是作者写作的焦点,特别是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去刻画了父亲蹒跚过铁道和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情景,展示出了父亲的整个灵魂。文中写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父亲的背影已是一颗温暖的怜子之心。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细细描绘。而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背影略写,因为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见和叮咛的话,已把父亲对儿子的爱护和不忍离别的心境都勾画出来了,那些为了谋生而不得不奔波的苦况也流露出来了。

最后,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作者引用了父亲信中的话,说明父亲晚景凄凉,并用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为结尾表达内心的思念,从而使作者也感到凄凉,在泪光中再现了,直接抒发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文章应以真情感人。这也正是朱自清这篇散文成功的关键。而真情又集中表现在父亲的背影上,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感情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7d131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