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

2022-04-09 10:2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欢迎阅读!
劳动就业,展望,形势,分析

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



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 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得到改善。但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就业压力增大,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全市就业再就业形势总体分析 (一)1—9月劳动就业情况及特点 全市就业再就业目标完成较好。1—9,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7万人,完成省政府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114.3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1.8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10.94%,“4050”人员完成4563,完成目标任务的114.08%,城镇登记失业率3.76%,控制.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7.7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8.46%,新增参保人数完成3.0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85%。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全社会从业人员平稳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主要途径和根本保障。经济发展越快,提供的就业岗位越多。近几年,郴州经济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速度发展,为实现全社会从业人员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274.36万人。与相比新增7万人,增长2.62%,其中:城镇单位(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实现就业约28.04万人,同比减少4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约26.54,同比增长21.41%。农村从业人员约219.78万人,同比增长2.75%

2、个体、私营经济活力增强,就业人员增长迅速。1—9,全市完成新增就业人员4.57万人,其中:个体、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1.82万人。全市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约26.54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8.69%.每年新增就业人员2万多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城镇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3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是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员最具潜力的行业,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第二、三产业中的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821.6:30.4,与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了0.7个百分点。 4就业方式、就业观念进一步转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现了新的行业、新的职业,人们的就业观念也随之有了新的改变,社会就业呈现多层次、多形式格局。一是通过开展灵活的家政服务实现就业。如在城市涌现的大量钟点工,家政公司、搬家公司等。二是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群体。1-9,全市各级社区补贴公益岗位800多万元,安置就业人员8251人。三是通过技能培训,与周边地区及沿海城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9,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52万人次,自发外出或通过有关部门介绍输出劳务人员8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2.84%,同比增加1.6万人,形成了新的劳务经济产业。四是鼓励发展私营、个体等非公有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开办个体、私营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提供低息贷款支持,自谋职业人数增加。据统计,全市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992,提供小额低息贷款843,金额1455万元。 (二)就业和再就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我市劳动力仍处在高成长期,加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成效逐步显现,部分行业受冲击较大,业再就业面临种种困难。

1、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从供给方面来看,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市新增劳动力人数约9—10万人,减去自然减员和其他减员等因素退出劳动年


龄的劳动力约5—6万人,净增4万人左右。加上下岗人员4.4万多人,大学毕业生及部队转业、退伍军人安置约5000人以上,全市将有9万人左右需就业。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增量劳动力就业相对较好,但存量劳动力再就业难度大,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仍然存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将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分离出来,加上我市农业人口基数较大,城市化程度不高(,城市化率为36.76%,容纳能力有限,因此,实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还很困难。

3、下岗职工、“4050”人员再就业比较困难。下岗职工,“4050”人员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用人单位招工苛刻,加上新成长劳动力的冲击,下岗职工和大龄人员再就业非常困难。 4、企业缺工现象出现扩大化趋势,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加快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一方面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多,而一些下岗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选择岗位时往往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定位不准,业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一些学历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员择业时更是好高骛远,要求难以达到。以致出现了有些人无事干,有些事无人干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二、就业与再就业形势展望和建议

综观近几年劳动力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全市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就业再就业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1、把降低失业率和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对失业率、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和收支平衡等宏观指标的调控,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城乡居民的就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职责。当务之急一是要努力解决全市4万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二是要重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政府要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把就业工作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共同规划、一并部署,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奥肯定律”,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对增加就业岗位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就业弹性系数,这两个因素对增加就业岗位是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快,就业弹性系数高,创造的就业岗位就多,有利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失业率相应就低。因此,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为就业再就业提供保障。

3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就业容量。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有关方面分析,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可新增4500多个就业岗位。可见,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容量的重要途径。

4、实行再就业工程负责制,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仍然是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各级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要进一步完善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5、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要建立政府政策指导下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与市场就业机制相衔接的、灵活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工资制度,加强社会保障、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要挖掘企业潜力,强化资源重组及其合理利用,安置分流企业下岗职工。 6、重视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搞好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结构性、长期性失业矛盾。世界有的发达国家把发展教育培训作为化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首选措施,努力把教育培训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有的把富余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实行储备型就业安置,既缓解了就业压,又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储备力量。可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不失


为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有效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ee7caf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