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语义传递对日语翻译的影响分析

2022-12-05 08:5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跨文化交际语义传递对日语翻译的影响分析》,欢迎阅读!
日语,跨文化,语义,交际,传递

跨文化交际语义传递对日语翻译的影响分析

摘要:语言不仅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符号,更是对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同时语言的表现方式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由此可见,文化和语言存在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中日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演化成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是二者语义存在差别。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语义传递对日语翻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日语翻译

1日语语言特征概述

语言是一种承载着历史、风俗、思维、文化等多种内涵的载体。通过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了解及研究可以发现,日语主要具有以下几种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征。第一,日语中的谦敬意识比较重。因为在日本的文化中极为重视长幼有序、上下级等级关系、男女尊卑关系等等,可以说谦和与尊敬是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习惯。这映射到日语的使用当中就表现为说话要注意双方的身份,不但要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也样注意用词与表达要符合谈话对方的身份。第二,日语比其他语言更为委婉。日本作为一个文化习惯较为含蓄的国家,在日常语言交流中也表现的比较委婉。在表述某些思想是,日语习惯用词较为模糊、语气态度较为暧昧,这都是民族思想习惯与文化环境导致的。第三,日语中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差别较大。日本作为典型的男权社会,男性的地位是更高的,这种性别差异与文化习惯映射到日语用词习惯上就表现为如果说话的主体是男性,则谈话用词一般较为刚硬强势,如果说话主体是女性,则用词习惯一般较为柔弱及低姿态。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Byram认为跨文化能力由知识、态度、技能和批判性文化意识等构成,而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跨文化能力,还需具备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篇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语言使用者利用外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互动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分属三个不同的层面。三个方面为语言使用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中知识分为文化知识和交际知识,属于知识层面;技能又分为语言技能和社交技能,属于实践层面;态度分为对本国文化的态度和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属于意识层面。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技能的提高和态度的提升,技能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和增强对本国文化及外国文化的积极态度。积极的文化态度又可以加深对文化知识和交际知识的理解及进一步提升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 3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首先,跨文化交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日语语言学习能力。语言既属于文化又与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紧密的关联,在不了解日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掌握日语语言是不现实的。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误解也十分普遍,这不仅决定了日语教学工作需要重视跨文化教育而且也决定了跨文化教育在日语教学以及学生日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和价值;其次,跨文化交际有助于推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社交能力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基本能力,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社交能力也应当是优秀人才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从日语教学来看,为了推动学生的


社会化进程,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了解,而且需要要求学生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如此,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才能够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与他人构建起良好的关系;最后,跨文化交际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日语教学与国际语言教育发展趋势实现良好对接。跨文化交际在日语教学中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够为中外文化交流、本土文化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跨文化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日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使日语教学过程体现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这对于推动我国日语教学与国际语言教育发展趋势实现良好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4跨文化交际语义传递对日语翻译的影响分析 4.1语言习惯差异对日语翻译的影响

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既存在相同点,还存在差异,而存在相同点的情况,则被称为文化偶合。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发展历史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从《忠犬八公》这个电影中,也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犬在日本具有较高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作为宠物,还可以成为日本人的朋友,究其原因,主要是犬的特性符合日本人的心理。因此,当日本人知道中国人会将狗作为食物时,同中国人知道日本人捕杀鲸鱼一样,感到非常吃惊。虽然在现代社会,狗在中国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在中国古代狗的地位远远无法与牛和马的地位相比,用狗组成的词语也多半是贬义词,例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等,而日本人则不会将狗与贬义词进行联系。由此可见,尽管日本在唐朝借鉴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日两国的历史和宗教信仰已经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各自具有深厚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4.2词汇联想意义对日语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个词语就可能会让人产生诸多联想。其次,色彩描述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在中国白色是丧事中常用的颜色,用白色代指悲伤。而在日语中,黑色才是代指悲伤的颜色,日本人参加葬礼所穿的服装,一般是全黑色的。而白色在日本则象征着纯洁无瑕,经常会在结婚时穿戴白色的服饰。其寓意为,希望新娘可以在结婚嫁人后,像白纸一样,改掉过去的不良习惯,重新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由此可见,不同民族文化对于颜色象征意义的解读各不相同,从实际情况上看,中国文化中的颜色含义多源于封建社会,例如:黄色在古代多象征着皇权至上,龙袍和龙椅多为金黄色。词汇联想意义的存在,可以丰富词汇的内涵。 5在日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5.1了解日语的文化特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日语属于黏着语系,表达方式模糊委婉,这其实与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关联,日本人说话谨小慎微,注重礼仪,所以在表达上经常使用寒暄语和敬语。日语中的寒暄语非常丰富,初次见面日本人很喜欢围绕天气寒暄一番,以此营造和谐的语言氛围,塑造互相礼貌,尊重的礼节。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识积极强烈,因此他们在和人交流的时候一般会做到给对方留有余地,希望与人保持协调,就算是不满意对方的要求也不会正面回应,而是委婉的拒绝以免引起对方的不悦。再者,敬语在日语中占有者十分重要的地位,日本人非常注重辈分,尊卑,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对自己的长辈或是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一定要说敬语,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了解这些日语的文化特点,会促进学生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日语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掌握了文化交际


的要领,从而能够恰当地正确地将日语运用于实践当中。 5.2提升日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首先,要从自身丰富专业文化知识,深层次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风俗习惯、礼仪礼节以及日本人的性格特性,用语习惯等,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其次,也要熟练掌握日常会话用语以及寒暄语、敬语的正确用法。可以通过网络,杂志,报纸,小说等读物给自己充电,了解日本的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的跨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各院校之间组织的日语交流活动,取长补短,总结心得经验,使自己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侍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策略研究[J].智库时,2017,17:92-93.

[2]田沙.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126.

[3]沙曼.高校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2016,08:118-12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2043be9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