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全词翻译赏析

2022-10-17 07:0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清平乐,辛弃疾,赏析,翻译,居》的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媪:音奥上声,老之韵。于老妇之敬称。 ②:无赖:无奈。顽皮。

1.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yuè。

2.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3.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4.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5.翁媪(ǎo):老翁、老太。 6.锄豆:在豆地里锄草。 7.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8.亡赖:同“无赖”,“亡”读wu,这里指顽皮、淘气。 9.卧:趴。

10.卧剥:趴着剥(莲蓬)。 11.溪东:小溪的东面。

12.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乐。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译文二】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人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评点】

这首词是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在表现手法上,全词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绘出了农村一户人家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点明地点,为全词勾勒出一幅清秀的背景图。这是一所茅檐又低又小的草屋,屋旁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绿的小草。词人只用两笔,就描绘出了农家的居住环境。“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写的是一对农家夫妇的生活场景。他们亲密无间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拉家常,悠然自得。那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词人采用白描手法将这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的情景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语句看似平淡,但却概括出了乡间老年夫妻的生活乐趣,以及那种温暖而又惬意的幸福生活。

下片四句,词人又将镜头拉近,并不断移动,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白发翁媪三个儿子的活动和情态。“大儿锄豆溪东”是写大儿子,他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河东的豆地里辛勤地锄草;“中儿正织鸡笼”写二儿子,他年纪尚小,不能去田地耕种,所以在家帮忙编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小儿子的情态,他不谙世事,只知调皮玩耍,他呀,此时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刚摘下的莲蓬吃呢。这几句写得极为白话,却将农家三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两句,把小儿子天真无邪的样子,写得饶有情趣,犹如神来之笔。“卧”字用得精妙,使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跃然纸上,可谓一绝。

全词布局紧凑,词人以小溪为中心,布置画面,展现人物的活动和情态。茅檐靠近小溪,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锄草,小儿子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从这连用的三个“溪”字,可见词人匠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211754f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