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

2022-08-12 19: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欢迎阅读!
创设,幼儿园,自然

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所以自然角是每班必须设立的一个区域,可我发现许多班级自然角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很多班级的自然角仅仅是一个摆设,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设置自然角,如何指导幼儿参与其中。在本文中我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为线索,并结合实践,阐明了自己对设置自然角的点滴看法.

一、发现问题


问题一:某大班,孩子们带来的植物被高高地架在窗台上,几个孩子从窗台经过,掂起脚试图看一看植物,可是都无法看到,只能失望的离开。


问题二:一天,孩子们带来了每人一份植物,还有的孩子带来了金鱼、乌龟。老师把它们整理好放在自然角里。课间,孩子们都惦记着自己的植物,三三两两围过去看看、摸摸,刚浇过水的黄豆又被浇了一遍,有的孩子还把金鱼捞起来看看,原来整整齐齐的自然角又被弄乱了。老师看了很生气,走过来把大家赶进教室:“不要看了,快进教室。”为了不影响下面活动的开展、不弄乱自然角,每当有孩子过去看,老师就会上前制止,久而久之,孩子们不敢再去看了,兴趣逐渐被抹煞,自然角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问题三:刚开学的几周,孩子们陆陆续续带来动、植物放在自然角,班上的自然角里物品丰富。可是渐渐的,金鱼、乌龟相继死去,黄豆发芽后因没及时浇水也死了,孩子们不会正确管理,老师有时忙于组织活动又忘了管理,自然角只是昙花一现,来去匆匆,但是老师有时迫于领导检查,不得不又发动孩子收集。
二、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一:由于教师的观念不正确,致使自然角被“束之高阁”,这时的自然角充其量也只能起到美化环境、仅供观赏的作用,更别提幼儿的参与了。


分析问题二:教师虽意识到自然角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限制孩子的参与,对于孩子出现的行为缺乏正确、有效的指导,幼儿想参与也不行,残酷地扼杀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生成一些课题,如“什么时候该给植物浇水?”“怎样养好金鱼?”等。带领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


分析问题三: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养殖知识,三位老师的分工不明确,对自然角的管理不完善,缺乏对过程的管理,使自然角流于形式,幼儿无法从中获得知识,无法培养孩子观察的持久性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死了又集,浪费财力、精力。


以上三个问题在幼儿园是比较普遍的,发生上述问题,多半是因为教师的观念不正确,指导不到位,或管理不完善造成的。许多班级的自然角仅仅是一种摆设,幼儿参与不到其中去,致使自然角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三、解决问题
如何科学设置自然角,让自然角真正体现其价值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科学设置自然角的一些看法:


1、内容的设置
  
自然角究竟应该种什么?栽什么?养什么?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首先,应根据季节特点来选择内容。幼儿园一般经历春、秋两季。春季,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比较适合做一些种子的发芽实验,栽培春季常见的、易成活的植物、花卉,适合养殖小蝌蚪等;秋季,是丰收的季节,适合收集种子、陈列水果等。
现将具体内容归类如下:黄豆、绿豆、红豆、西瓜、丝瓜、牵牛花、洗澡花、空心菜、莴笋、玉米、花生萝卜、葫芦、向日葵等 土豆、茨菰、山芋、芋苗、香葱、洋葱、大蒜等 蝌蚪、螺蛳、泥鳅、


金鱼、乌龟、各类昆虫、蚕宝宝等  春季的花卉:插养桃花、梅花、迎春花、柳树枝、油菜花,展示麦穗等 秋季 小麦、青菜、蚕豆、豌豆等 油菜、土豆、芋苗、山芋、葱、蒜等 螃蟹、龙虾、金鱼、乌龟等 各类种子、各种落叶、秋季的花卉、秋季水果、秋季农作物等 


其次,设置的内容还需符合年龄特点。小班的自然角内容品种不宜过多,以直观、常见、典型、成品类为主,种植类宜选择生长变化快、易观察的,如玻璃瓶中种子的发芽生长。中、大班品种可以丰富一些,适宜观察生长周期稍长的动、植物,如丝瓜、牵牛花、小蝌蚪变青蛙、蚕宝宝吐丝结茧,栽培根、茎类不同的植物,成品类可增加盆景、插花艺术各地特产、矿石等,以开阔视野。应该说,自然角内容的设置在各年龄班并无绝对的界限,有的生物可以不分季节和年龄供幼儿观赏,如:吊兰、文竹、金鱼、乌龟等。有的动、植物小班观察过中班还可以再观察,只不过教师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如“黄豆发芽的实验”,小班只须理解黄豆是种子,可以发芽变植物就行了,而中班可以观察比较黄豆在水中和土中的生长状况,大班则可以做“黄豆在水中、离开水、离开空气发芽的对比实验”。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逐步深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我班在每学期开学时,一听说要自己动手种植和饲养了,孩子们就从家里拿来了青菜、萝卜黄豆等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牛奶盒、冰淇淋盒等做成的小盆里。有的孩子还拿来了自己喜爱的蝌蚪、小螃蟹、小乌龟、小甲鱼、小鲫鱼等,饲养在盛水的大口玻璃瓶里。在不同季节,孩子们在自然角里栽培不同的花卉,如春天的蝴蝶花,夏天的太阳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水仙花,还有月季花,仙人球等。孩子们轮流给种子和花草浇水、施肥,给小动物换水、喂食。孩子们常常围在那里观察,看种子发芽了没有,花草是否长大,每当发现有了变化,他们就会高兴地大声喊起来:“我的种子发芽了!“我的仙人球长出了一个小球!”在种植和饲养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时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有的种子长出的苗不壮,有的发黄了;跟螃蟹养在一起的鲫鱼身上有几处露出肉来了,尾巴还少了半截;离开了水的螃蟹不停地在吐泡泡等等。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来问老师。这时,我就有意不作解答,而引导和启发孩子再作观察寻找答案。如我将长得良好的苗和发黄的苗从两个盆中倒出来,让他们进行比较,这时,幼儿就会发现一盆种子的根长得好,另一盆种于的根有些烂了,烂根的苗就长得不好。我又让他们进一步观察分别倒出的两盆土。烂根的那盆土很湿。让孩子明白种于发芽和生长需要水,但土中的水不能太多,水多了根就会霉烂坏死的道理。接着,我又让他们观察阳光晒着的菜与阳光晒不着的菜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很快找到了青菜长势不一样的答案。使他们懂得了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水和阳光。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了解了小动物的习性,生长变化的规律和饲养方法,并让他们在种植、饲养中去发现,去探索。


再则,内容的设置有时还应与主题教学同步,如在实施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时,自然角可以陈列幼儿捕捉的昆虫,在实施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时,在自然角里可以种植蚕豆,陈列幼儿收集来的不同形状的树叶。
总之,自然角的设置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参与性、丰富性、美观性、创造性和安全性。自然角的植物应是有选择性的,有地域性的,无刺无毒,生长变化快能让幼儿看到开花结果的,同时,还要易收集、适宜小花盆生长的。自然角的动物应该易养活,以鱼类为主。由于自然角地方有限,若想养殖禽类如小兔子最好另辟笼子。自然角的设置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积累一定的养殖知识,让自然角的动、植物呈现出应有的效果,即使有的死了,也要和孩子共同分析死因,让孩子了解自然界的生死规律。数量一般人手一份,也可以同时有一个小组一份,以保证观察的有序性,培养责任心。


2、材料的收集
材料收集来自三方面——教师、家长、幼儿。一般数量少的教师自


己收集,无须麻烦家长,而种类多的可以请家长帮忙收集,中、大班幼儿可以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参与收集,如采集种子、捕捉昆虫、拾落叶等。
3、幼儿的参与
陶行知说:“行为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为了提供幼儿有多方面“行为”的机会,我努力创设自然角,使幼儿有栽培植物、浇水、除草、收获果实的一些条件,从而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探索新知识。设置自然角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参与其中,获得知识,获得乐趣,那么,怎样指导幼儿参与其中呢?①有观察时间。原则上在不影响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允许幼儿个别、随时观察。主要由教师集中安排观察时间,一般安排在入园时和餐后,刚入园幼儿比较关注“过了一夜,它有变化吗?”而且晨间幼儿陆续来园,不会造成拥挤。餐后也是同样的状况,幼儿先后吃完饭,观察不会拥挤,也让过渡环节变得井然有序。②有管理时间。对自然角的管理应有始有终,一般日常管理与观察时同步,但小班上学期以老师、保育员管理为主,下学期可逐步让幼儿参与管理。中、大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小组种植的由值日生轮流照管。节假日教师可选择有责任心的家庭带回家照管,假日过后再带来,培养幼儿简单的养殖知识和任务意识。③有记录。小班上学期一般不要求记录,下学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集体记录,中、大班逐步过渡到人手一本记录本,一有变化就记录,每次记录一个品种,观察时就可以记录。记录的对象一般是动态的、有变化过程的动、植物,如蝌蚪变青蛙、蚕结茧、柿子变红、种子发芽等,而静态的、成品类、观赏类,没有过程变化的无须记录。例如,我们还利用室外不同边角场地,在场地插上编号牌,师生一起种植了同样的植物。如:马铃薯、葱及插种了菜子等。种植及播种后,幼儿几乎每于一进园就会特地绕了圈子,到种植园地去看一下自己种植的植物有没有变化。如发现变化,他们就会大呼小叫起来,同伴之间争着讲述自己的发现。平进,老师利用散步,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了几块种植地上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与种植有关的内容画下来。再讨论结果,使幼儿知道,这地上植物长得又粗又长,叶子多,是因为这有阳光有水分;那边地植物长了小叶子,但不长,因为是缺少水份和阳兴,所以长不长;还有靠近墙后面的地上的植物茎长得很长,但茎上不长叶子,因为这里地上只有水分,没有阳光。最后使幼儿懂得了植物的生长不但需要泥土,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肥料的道理,由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是消极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亲自参加了种植、管理和收获工作,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因而不但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兴趣。


4地点、器皿
自然角应设置在幼儿方便观察的视线范围内,用阶梯式的架子放置比较科学,有层次、可分类,也比较美观。种植的盆子提倡废物利用,如塑料瓶、酸奶杯、冰淇淋盒等,并且安全不易碎,人手一份的器皿要统一才美观。
四、结论
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老先生就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的儿童教育思想,与中国幼教先驱陈鹤琴老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众所周知,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具有好奇心,然而,身居高楼的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观察只是片面和间断的。但是在每个幼儿园里,就有这样一个可以认识自然的场所——自然角,它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场地,是供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场所之一。它弥补了现今幼儿难得接触大自然的不足,为幼儿比较自由地、随时观察和探索提供了可能。自然角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机智,让自然角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让孩子成为自然角的主人,这才是设置自然角的宗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2719450240c844769eaee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