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生活中的例子200

2022-03-19 12:4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在生活中的例子200》,欢迎阅读!
例子,数学,生活,200

数学在生活中的例子200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数学的课堂上,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注视学生的方方面面,注入五彩缤纷的生活化教学,数学课堂充满新鲜与活力。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要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学得更轻松愉快,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实施生活化教学

在进入一节新课之始,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精选生活素材,捕捉生活现象,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生活事实,让学生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探究心情与教师一起步入数学的殿堂。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时,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进入课堂: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猜一猜用了多长时间,有的学生猜一秒,有的学生猜一分,还有的学生猜一时,揭示答案是一分时,很多学生的一声长叹,若有所悟。接下来再让学生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写作、画画、唱歌等,看一下一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情,从而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一分钟的长短,培养他们珍惜时间的理念。又如,在教学《万以内加减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带着小孩去购物,在超市购物结帐时,所购物品共需135元,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这是小孩子经常遇到的生活现实,一说出这样一个情境,所有的学生都兴致高昂地参与到计算中来。这样,把数学上的知识放到生活中来学习,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数学知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知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恰恰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探究并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经历了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进入教学,在学生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帮助学生展开熟悉的生活画面,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画面中进行探究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研究、探索、发现以及收获。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过程中,由于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都是有关整数的,没有认识到分数,这样,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妈妈今天买回来两个苹果,分给姐姐一个人吃,姐姐得到多少的苹果?学生马上就给出答案:两个。接着再问:如果两个苹果分给姐姐和妹妹两个人吃,每人得到多少个?学生还是能够很快地给出答案:一个。再接着问:如果妈妈只买了一个苹果要分给姐姐和妹妹两个人吃,每人得到多少个?学生们想了一会,给出答案:半个。那半个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呢?由于原来学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问题,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好奇感,迫切的想知道答案,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有用的情境让学生认识的更加明白透彻了。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利用手上的东西小组合作分一分,通过现场动手,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现象,为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构建了崭新的平台。 三、联系生活设置后置作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后,教师应该根据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设置符合学生生活习惯的作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也会感到喜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调查人民币的面值都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是怎样的?平时我们什么时候用到这个知识点?什么时候用到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比较多等。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之外,也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又如学生学习了《搭配》这一知识后,我让学


生回家以后也搭配一下自己的衣服或者父母的衣服,并且表示出来,这样就把课堂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经验,数学知识也来源于生活,生活问题也会用到数学知识去解决,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只有把他们两者好好联系起来,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29f9892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