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应龙教育随笔

2022-04-09 15: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华应龙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教育,华应龙

读华应龙教育随笔《我就是数学》有感

《我就是数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撰写的教育随笔初次看到书名时疑惑于作者的狂傲,静心品读后则感慨于作者的睿智、博学和才情。

《我就是数学》全书分六辑,分别是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每一辑由数篇短文组成。在前三辑中,记录的是华老师在自己的课前,课中,以及课下所做的思考和对数学艺术的精益求精。在第四辑和第五辑中他用敏锐的眼光深度的赞赏、与读者一起分享名师们的课堂。最后一辑他把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抒发了自己的感悟。全书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他对别的老师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这些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借鉴资源,同时也使人感觉到了差距的存在。

华老师是睿智的。《脑袋磕破后的笑声》中,一个数学老师遭遇脑袋磕破后还要戴着帽子上公开课,尴尬啊。华老师灵光一现,把磕破的脑袋和一顶帽子合成了一件难得的教具,化尴尬的事件为有趣的教学资源。《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让我们顿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样的《那一声“谢谢”里》,他总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学生投师所好》!当《遭遇“节外生枝”》时,作者的从容和淡定,练达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教学有路曲为径》原来《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一节课·一碗米》,《篮球,我的导师》,又让我们感受一种人生的况味。他的智慧来自理论的引领,实践的历练,写作的顿悟,反思的升华。

华老师很博学。书中收录的短文,篇篇看似随手拈来,不拘一格,却旁征博引,回味无穷。文章中经常引故论今,富于联想,从我国的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到黑格尔、恩格斯、爱因斯坦,从宋朝无德禅师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甚至还引用了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母亲的一段话;从诗歌到故事他都能结合课堂中发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当地引用,而且他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打篮球、农民种地等事情联系到教师的教学,联系到数学全书不仅有真实之美,而且有感人之情。归于愿意,华应龙老师在书中给出了解答。“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尽,常常是和衣而眠。一觉醒来,跑跑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热闹正月,人


们打牌娱乐,遍尝山珍海味;我却钻进宿舍,捧着书本,啃着馒头,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

华老师有才情。“既有数学名师的缜密、严谨,又有语文名师的浪漫才情。这是书的序言中李烈校长对华老师的评价。是啊,《我就是数学》一书中的文字平易而又华丽,既口语化又总有名言佳句贯穿其中。在通顺易懂的字里行间,射着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思考,不断引发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角的度量”是一堂技能性的课,华老师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

课堂上,面对学生回答提问、习题演算、解决问题的出错,很多教师总是责问学生,甚至批评学生。华老师却说要“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作者也有另类的解读——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温课”,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显现出教师的一种精神,一种气势,它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可惜,很多教师平时没有修炼这样的人生课。课堂上仅仅传授了知识,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做人……

在华老师的意识里,阅读是一种偷懒,一种积极的偷懒。他因“偷懒”而博览群书,又因博览群书而偷来了技巧,偷来了观点,偷来了方法,偷来了思想,偷来了习惯,偷来了进步。无论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著作,还是目前流行的教育刊物,甚至于流行歌曲,华老师都能随手拈来,这是一种功力的体现。怪不得上华老师的课,学生们都不想下课,有师如此我亦不想下课啊!

“我就是数学”这句话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华老师的教材观、教学观,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有的数学教育观。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生数学更重要的是启迪和影响。你今天教的数学知识,或许明天就可能忘记殆尽,但你给予的思想和情感是很难忘记的,甚至终身难忘的。

“我就是数学”,我们并不一定要做到华老师的极致,但必须要这样要求自


己。每天,每节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2d3a0600740be1e640e9a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