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3-02-27 18:3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欢迎阅读!
幼儿,意识,规则,培养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要: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以及更加长远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方便自己。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因此,对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规则意识

一、大部分孩子规则意识淡漠

这类孩子头脑中没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漠,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不考虑行为后果,想法很天真。比如:开学初,很多孩子上课上到一半的 时候自己站起来就往外走,因为他要小便,我把他叫住批评的时候,他还理直气壮。可以看出,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未经老师同意就出教室的行为是错误的。



二、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控制能力差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阶段行为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处于发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言行,所以他们虽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却不能做到。特别是说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懂,句句在理,做的时候却怎么也做不好,经常违规,让老师、家长头疼。如:有的孩子明明知道玩水容易生病,可他高兴起来就什么都忘了,而且越玩越开心。再如: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在向老师承认错误时都会说:打人不对,我以后不敢了!可是没多久出现了矛盾,照样挥出小拳头。



三、逆反心理及性格气质等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自主性越来越强,逆反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他们不大愿意接受成人的指导和意见,常要求自己做主,决定行为。有时当成人提出某一要求后,有的孩子会故意做得与要求相反,并以此为乐。



此外,由于孩子在气质、性格、性别等方面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文静一点、内向一点的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强一些;活泼好动、外向的孩子违规现象就多一些;男孩子违规的比例略高于女孩子。



以上所述的情况给我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要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规则,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呢?为此,结合我园制定的《幼小衔接工作意见》




和幼儿园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我为本班幼儿制定了具体的行为规则,如: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遵守学习、游戏生活规则;能公正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行为、分辨是非等。具体如下:



1、建立规则的意义:

所谓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①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②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适应社会,好的成长。③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④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2、自由与规则的协调

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宽松。自由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宽松是就环境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为儿童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放松地活动,尊重儿童并不等于放纵儿童,必要的规则是需要的。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时,作为教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孩子,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的伙伴,同老师在一起他们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在生活中,教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孩子讲话,不强迫、不强制幼儿,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老师的爱。



四、规则意识的培养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因此,我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获得教育和发展。教育不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应付所有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减轻对大人的依赖,能适当的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家庭以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允许幼儿在日常交往中出现争执。

在幼儿园或者社区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为了一个玩具、一个游戏的角色或一个位置争吵起来,成人为了平息孩子的争吵往往出面制止,因为在传统的教育框架中,争执是不团结友爱的表现。其实,孩子们的争执大多出于缺乏规则意识或者各有各的规则。这种争执对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对于他们规则意识的培养,都是很宝贵的。他们由此知道每一件事后面都应有一定的理由存在,规则是由双方或者群体共同制定的。



3、更重要的是,要告知幼儿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

成人要对孩子进行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公共规则方面的教育不要讲




大道理,而是要具体教他们红灯停、绿灯行,教他们从人行道过马路,教他们排除侯车、购物等等,必须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致。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整个社会就能有序运转;当外在的约束成了内在的行为准则后,人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这时他也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4、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发挥着教育潜能。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家园一致共同施教。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并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将这种带强制性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内化为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从而使幼儿在执行规则时,不断获得快乐体验



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更主动适应小学生活,更自信适应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55d65869dc5022abea00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