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教案

2022-10-15 23: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扬州,选读,名都,宋词

word

《某某慢》(淮左名都)教案

一、背景材料

这是南宋词人姜夔路过某某时,目睹某某破败荒凉的景象,以之也昔日的繁盛对照,慨今昔,表达了对国事衰败的悲凉与哀痛,抒发了爱国的情思与内心的郁愤。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少随父宦游,往来沔、鄂几近二十年。父死,流寓湘、鄂,诗人萧德藻赏其才,以侄女妻之,携之同寓某某,因与苕溪白石洞天为邻,故以之为号。往来苏杭间,与名人多有交游,X成大、杨万里对其诗文人品多有称赞。姜夔通音律,精赏鉴,工翰墨。为诗初学黄庭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至之论。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

《某某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以后此词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慢,慢调,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得名。 二、谋篇立意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深情。 三、层次结构

上阕纪行写景,以反衬起笔,概写劫后某某的荒凉。 下阕运用联想,伤今怀古,不胜家国《黍离》之悲。 四、写作特点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一开始就将某某作了今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概写了昔日某某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其强烈。在这种昔盛今衰的对比景物描写中,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在昔盛对比时,“昔”“盛”用的是虚笔,“今”与“衰”用的是实笔。它以“虚”为陪笔,用以衬“实”;以“昔”为陪笔,用以衬 “今”;以“盛”为陪笔,用以衬“衰”。如此比衬,虚实相生,而以反映现实为中心,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感慨今昔”之情,也就表现得十分强烈。

1 / 3


word

五、重点难点解析

1、《某某慢》化用杜牧诗句的作用

杜牧诗让人想起昔日某某繁盛的情景。而的某某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某某昔盛今衰的感伤。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某某慢》都写到金兵入侵的历史背景,两人的感情有何异同?

都表达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但辛弃疾表现得昂扬激愤,姜夔则显得低沉哀伤。

[教材指瑕]

“犹厌言兵”的主语是什么

《某某慢》中:“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句,课本的注释是: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以后,(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我认为,这种解释有不妥之处。“犹厌言兵”的主语不是“人们”而是“废池乔木”。

从结构上看,词句的句子万分很明显:“自胡马窥江去后”是状语,“废池乔木”是主语,“犹”是状语,“厌”是谓语,“言兵”是动词短语作宾语。

这一句化用了《世说新语》中的曲典故:“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极言由于金兵南侵,昔日“春风十里”的某某,变得满目荒凉,抚今忆昔,即使是“废池乔木”也厌恶谈到那次战争,言下之意,更何况人呢?

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在本词中有几处都采用了这种手法。“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废池乔木”,也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寓情于景;“人们犹厌言兵”是矗 抒胸臆。相比之下,前者诗味浓郁,意境浑融。 何谓“二十四桥”

课文注释说:“唐朝时某某繁盛,有二十四桥。杜牧《 寄某某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条注释意为某某有二十四座桥之多,不然就说不上繁盛了。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85d47b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