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4-26 06:4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北省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政府预算,河北省,绩效,对策,现状

河北省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政府管理的相关论述和相关措施也不断地发展变,其中关于预算的改革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而预算绩效是中外预算制度改革的中心和实践中的难题。预算绩效是把预算资源的分配与政府部门使用、运用、运作的绩效联系起来,强调结果、责任和效率,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我国的预算绩效改革是从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开始的。论起步,相对外国较晚。

1998年我国建立了财政投资评审体系,开始对投资项目进行事后评价,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绩效。直到2002,这个理念才引入我国并在广东、浙江试点。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2006,中央提出通过绩效考评探索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我国推行预算绩效深化财政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把“提高效率”作为优化财政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改革预算制度列为财政三大改革任务之首,要求“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河北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在对财政体制改革进行部署时,专门强调要“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据此,河北省财政厅确定了“改革统揽、绩效导向、科学规范、善治有为”的新思路,明确提出要建立绩效导向的财政预算管理新机,推行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这是河北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重大决策,也是财政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方针,推动河北实现全面小康,在政治上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以河北省的预算绩效实践为研究主题,运用政府预算绩效的理论基础,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河北省的预算绩效改革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希望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预算绩效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本部分的内容为:阐述河北省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预算绩效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是关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分析部分。

主要介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的概念、特征和理论基础,主要理论有三:新公共


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加强预算绩效,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托—代理理论强调“目标导向”,以“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委托人(即公众)以何种有效方式激励代理人(即政府)最大限度地实现绩效目标。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从公共产品的服务和消费中获得收益,同时承担相应的成本,因此必须对政府成本进行约束和管理。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现状,首先分别对河北省级部门、市县部门预算绩效开展情况进行了介,总结出河北省预算绩效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指出绩效认识上的偏差、绩效评价实施中的利益冲突、绩效评价和方法的落后、绩效评价缺乏民众基础和绩效评价运用的局限性是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部分对国内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介绍,国外重点选取了美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四个国家、国内重点选取了广东、浙江、上海三省市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其对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有益启示。第五部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政府预算绩效的优化之策的具体措施:一是打造坚实的预算绩效管理保障体系二是建立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构,三是实行全周期预算项目管理,四是改革部门预算编制模式,五是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六是改进财政监督评价机制。第六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以上论述,作者得出河北省预算绩效改革要着眼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共同目标,统一思想认识,部门协调联动,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宣传培训,合力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促进政府管理效能提升,建立起高效、透明的政府,为建设“三个河北”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f4c99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