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2023-11-03 05:4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沪教版《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童年,发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沪教版《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

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3.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发现与探

索的兴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会有新的发现的道理。 1、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 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不怀好意。

2 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问……前苏联有一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一篇文章——《童年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说明:

从课题入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现规律——得到证实

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

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问,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体探讨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第1节)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随机理解 “似乎”) 说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优美的语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补充。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第29节)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呢?” 说明:

让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一次次提问的语气,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3)“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10-11节)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正好九个月。”(随机理解“绞尽脑汁”) 说明:

理解“绞尽脑汁”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索的精神。 四、抓住“发现”, 精读深究

1、学习第11节,明白“发现”的具体内容

1)指名读第11节,理解“眉目”,划出“眉目”的具体内容。2)交流所划的句子,想想童年的发现究竟是什么?

3)引读相关句子,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推算的。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①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从生物最简单的单细胞开始,我将每一百万年折合成一个月,从细胞变成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过一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二个月,以此类推,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这就是我的发现。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说明:

引导学生将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等词语体会这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竟如此简单明了”的感慨。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学习第12节,明白“我”的发现哪些得到了证实。 1听了生物老师的讲课,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2)“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哪些异同之处?(可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谈一谈) 说明:

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知识,“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限的知识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幼稚、简单化、绝对化,那位低年级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27cb8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