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2023-01-13 19:53: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述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欢迎阅读!
迁移,论述,现象,过程,语言

论述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1 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语言迁移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早期行为主义对迁移的研究要追溯到40年代和50,Fries的研究主张科学描述学习者的目的语,并且与其母语进行比较。从而推动了语言学的对比分析研究。

5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了挑战,认知语言学和普遍语法理论开始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理论”,他们发现语言学习者总是会在母语与目的语两种语言间相似的地方出错,Corder还提出了错误分析理论”,主张系统性地分析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犯的错误。Corder《母语作用》中指出了负迁移的存在,他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早期,迁移是起正作用的,当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时,学习者并没有母语迁移,而是求助于回避策略。Kellerman研究更进一层,他区别了学习者三种回避现象:目的语规则难于理解,特定情况下对目的语规则感到困难,学习者不愿意去表达。他认为这是由于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心理和社会距离造成的。跨语言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受到了认知语言学的推动,它以现代语言学和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主要是对具有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进行语言特性输出比较,从而寻找语言的规律,主要的著作有《语言学习中的语言迁移》、《迁移和干扰》、《输出中的迁移》、《语用迁移》等等,这些研究都是受到了行为主义、认知语言学、普遍语法的影响,并且又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进行的创新理论研究。

2 语言迁移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迁移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传统语言迁移研究,研究者倾向于把迁移分为正负两种迁移,而且认为错误的产生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但是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2.1 正向迁移

正向迁移就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语言规则,对学习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如果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词汇规则相似,那么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就会省时省力,而且效果会非常好,也就是说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语法有相似的地方就会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尤其是当两种语言


中有大量的同源词的时候,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正向迁移现象更是明显,正向迁移可以使得二语习得过程中少犯错误。比如,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上存在着很多相似性,这就使母语正迁移成为可能。

2.2 负向迁移

语言的负迁移也可以造成语言干扰,学习者由于受到了母语规则或者母语模板的影响,套用到了目的语中,从而产生了目的語学习的错误,影响了二语习得。以中国人学习英语为例,如果学生按照汉语的习惯去学习,就会造成词汇上的负迁移。例如:“红茶如果按照汉语的习惯,就应翻译成“red tea”,但是实际上,红茶应该是“black tea”.

2.3 回避现象

回避现象是指当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发现母语与目标与之间存在差异,很少运用某些目标语中的规则,有意避免某些语言结构的现象。回避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二语学习中的错误,但是这样就会使目标语规则的使用频率降低,那么就不可能说一口地道的目的语。回避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包含了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学习者知道如何表达目标语,但是却为了少出错,有意回避。

2.4 过度使用

其实过度使用和回避策略是有关系的,由于回避而产生的过度使用也是很普遍的,比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中国人回避从句,从而过度使用简单句。当然也有其它很多现象造成的过度使用。

3 影响语言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可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

3.1 影响语言迁移的语言因素

在语言迁移中,两种语言之间肯定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者也一定会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语言迁移,在语言层面中,语音方面的迁移是最显著的,比如外国腔的产生,为什么我们一听说话就能知道他是不是本国人,就是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音方面产生了迁移,母语与目的与之间在语音上有很大的差异,发音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学习者还是摆脱不了本族语音的影响,所以发出来的音,具有外国腔。就词汇而言,如果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有大量的同源词,


有亲缘关系,那么肯定对二语习得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法也是同样的,正迁移促进学习,负迁移对学习产生干扰。

3.2 影响语言迁移的非语言因素

影响语言迁移的非语言因素可以分为(1)语言意识因素:在语法方面,语言迁移的现象更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语言意识方面的差异,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告诉二语习得者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语法,语言意识较强就会注重语法的正误,那么母语迁移就不容易产生。(2)社会语言因素:学习者学习语言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交谈中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关系也会使学习者产生母语迁移。一般而言,社交中的焦点场合二语习得者容易产生母语负迁移,就课堂母语迁移而言,母语负迁移的可能性在焦点场合相对于非焦点场合少。在课堂之外的非焦点场合下,负迁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为中介语出现了。(3)标记性因素:学者研究表明,不同语言特征的迁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标记程度的影响。(4)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因素也影响到了语言的迁移现象。

4 结语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二语习得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正确处理外语和母语二者的关系一直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外语教师应借助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采用相应的教法,创造良好的二语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外语思维,最终消除母语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何善芬.汉英音节结构对比[J].汉外研究,1997.

[2] 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2dab89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