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比较、认知

2022-10-24 06:4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体验、比较、认知》,欢迎阅读!
认知,比较,体验



体验、比较、认知

冀教版教材《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中的《秋游》,是为一年级学生观察秋天、感受秋天而安排的主题活动。活动要求学生融入到大自然中,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效应,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培养学生喜欢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根据这一活动目标,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特征,我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丰富活动,有计划、有目标的拓展活动,做前后、纵横、多维的比较,化学生的思维体验,提高他们的认知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一、比较图片中秋天和野游时的秋天,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秋游前,老师和学生都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天景色、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片的色彩、特点。另外,还提示学生通过父母指点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等有关季节变化的电视节目,初步认识秋天的特征。这些关于秋天的图片在色彩、事物上都是经过特别选材、加工,能明显地表现出秋天收获、成熟等独有特征,可学生由于年龄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局限,还不能把秋天的特征直接找出来,但野外秋游的体验对学生认知来说却是感性的、直接的。秋游中的虫鸣鸟叫,缤纷花草,叶柄的坚韧,蒲公英的小伞,蝈蝈的鸣叫,蚂蚱的蹦跳都吸引着学生,激发着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受地区、气候和秋游活动时间的限制,初秋和深秋的特点又相差甚远。一些图片上的景色在秋游中找不到,如课文中树林是一片红色,而本地树种在霜降后显红色的较少。因此,秋游前,我找来了红色压膜枫叶标本,给学生讲述了一些树的叶子秋天会变红的知识;秋游时,我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了爬山虎的红叶子。通过观察图片、亲身秋游,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知能力显著提高。

二、比较秋游前后学生描述秋天特征的不同,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述事物和情感的能力



秋游活动前,数学生能表达出一些关于秋天特征的词语和句子。这因不同学生的认知力和过去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综合学生的整体描述,还是不全面的。课本上的图画和图片的观察交流作为铺垫,学生通过秋游活动的所见所闻:草丛中的蟋蟀、蚂蚱,树上红色的富士、黄色的元帅,成熟的玉米、金色的稻浪,能了解并能描述本地秋天的景色和特点。学生前后两次对秋天的描述有明显的差异,在第二次表述对秋天的认识和热爱时,不仅是重述老师用过的词句,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在理解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实践活动和单纯的在教室传授相比,学生经过体验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多种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今年秋天和往年秋天的不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秋游活动中,告诉学生每年的秋天都有相同的特征。在秋游地点,组织学生感受和描述秋天,引导他们想象去年、前年这儿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明年、




后年这儿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学生说,以前的树木没有现在高大,以后树还要往高往大长;现在树叶黄了,有的已经落了,但是明年还会长出新的树叶;花会凋谢,草会枯萎,可明年依旧会花红草绿。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发挥了想象力,赞美了大自然不断变化的美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创意的描述。最后,学生明白每个秋天都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收获中包含着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8826d2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