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诗意鉴赏

2022-05-26 21:0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诗意鉴赏》,欢迎阅读!
岑参,诗意,鉴赏,原文

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诗意鉴赏

导读:此诗作于公元749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 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 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 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 奔赴安西。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未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 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传语:捎口信。 译文: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 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 家报个平安。

译文二: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 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 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 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 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 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 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 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 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 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 思念之情不 袭上心头,乡愁

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 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 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 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 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 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 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 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 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

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

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 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 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 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这一特色。

《艺概•诗概》

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a30eb2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