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对“异教徒”特别宽容?

2023-12-06 00:26: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对“异教徒”特别宽容?》,欢迎阅读!
异教徒,自古以来,宽容,中国人,特别

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对“异教徒”特别宽容?

熟悉金庸小说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叫做“全真教”的道教门派,还有王重阳和丘处机这样的武功高手。

其实不光全真教,王重阳、丘处机也都是在历史上都真实存在过的人。但是全真教和我们的认知有些不同,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道教组织。创始人王重阳要求教众同时学习佛、道、儒三家的经典,推崇的是三教合一的理论。

王重阳有一句名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他的徒弟丘处机则说:“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

后来人们还在王重阳的诗后面接上“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一句,经常被各种小说引用。比如在《封神演义》里,通天教主就说过这话。

无独有偶,历史上的武当派也崇尚三教合一。创始人张三丰就认为儒、佛、道三家都属于同一个“道”。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在世界其他宗教看来,“异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事物。西方世界为了消灭“异教徒”,曾爆发过很多残酷的战争,无数人为此而死。

然而中国人对儒、佛、道三家的区别,却是一直稀里糊涂,不像西方那样总带着血腥的味道。

比如描述慧远、陶渊明、陆修静的《虎溪三笑》,虽然与史实不符,却成为中国绘画热衷的题材,就是因为这故事暗示三教合一,符合中国文人的趣味。

宋朝的《五灯会元》曾记录南北朝时僧人傅大士的形状,说傅大士穿着僧人的衣服、戴着道士的帽子、穿着俗人的鞋。这打扮在一般人看来,应该叫“不伦不类”。然而《五灯会元》却把这故事当做一段三教合一的美谈来赞赏。

明清以后,道观里立观世音菩萨像、佛寺里立孔子像的现象越来越多。不仅是老百姓,大概连很多道士、僧人也分不清哪个神佛是本


教的。这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客气劲儿:不管是谁家的神佛,多拜总比不拜好。

明帝国皇帝朱见深画过一幅有趣的《一团和气图》。 《一团和气图》

这幅画非常有意思。表面上,画中有两个面对面的侧脸人像。但两个人像又共同拼成了一个正面的

这幅图后来被改名为《混元三教九流图》,刻在信奉禅宗的少林寺的石碑上。我们今天拜访嵩山少林寺,还可以见到此图。

少林寺欣赏这幅画,或许是因为佛教人物位于正中的缘故。然而图名中的“混元”两个字,却是道家的术语。

同是在这个院内,还有绘制了“十殿阎罗”和“二十四孝”的壁画。

“阎罗”原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神话中的人物,后来被佛教吸收,又随着佛教来到了中国,被改造成了道教的“十殿阎罗”。这十位掌管地狱的神灵,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君王将相。结果这十位阎罗又和儒家代表“二十四孝”一起被画在了禅宗少林寺的墙壁上。

福建省闽东地区的罗江顶头村更有意思,村子里既有佛庙,也有天主教堂。可村里建祠堂的时候,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天主教徒,每个人都得掏钱。祠堂建好了以后,和尚和基督徒们共用同一个祠堂。一个是烧香磕头、一个是鲜花祷告,各用各的规矩,一起干什么呢?一起“祭祖”!

中国人对于信仰一直有一种乐观的态度,无论是许多接地气的神佛传说,还是用灶糖封住神仙嘴巴这样的调侃。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包容极强,复杂的佛教义理被中国文化彻底吸收之后,也变得有中国特色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bb63b8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