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2023-04-04 06:0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三角形,反思,面积,教学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以及平移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埋下伏笔。

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了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再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平均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借助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很有兴趣的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学生初步感到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联系。为下面的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埋下伏笔。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堂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力求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探索和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后,我请各小组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汇报并说说他们的想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达到一个目的──发现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拼的,然后用计算机动态演示拼的过程,“重合、旋转、平移”,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及其对图形的位置变化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帮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时,多媒体展示过程,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知识。在练习设计中,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然后把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在平行线上移动,使学生清楚地看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状不同,但是面积都相等,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综观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4、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一些需要努力的方向:

1)、由于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指导和分析。

2)、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只让几位的学生讲述了推导的过程,而把大部分的学生的口述给忽略了,使得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还不能很好的进行口述。

3)、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回答、操作都在我的预想中进行。仔细想想,这节课其实是有很多地方能够让学生冒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的,而我却把学生框在了自己设计的教案中。因此,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学生课前先寻找需要实验的素材,自行确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实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cacb68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