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2022-09-16 19:0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范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欢迎阅读!
刻舟求剑,成语故事,范例,作文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诵读课文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2、在教学中应运用看译文、观插图、查字典、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读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来进行,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 学会本课生字:遽、契、涉、坠、惑,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一定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生:(学生说成语故事的名字,或找一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有机会我们开一个成语故事会,好不好? 生:好! 师: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展互教法。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

,中间

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


下边是 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1请同学们根据古文的意思,尝试着给古文断句(范读) 楚人//涉江/者,其剑//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吾剑//所从坠。;/舟止///所契//入水/求之//已行矣,///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教学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事情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否则会犯错误。谁能用刻舟求剑说一句话?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一些成语故事,到开成语故事会时不仅能说故事,还能说出


其中的道理。能不能做到? 生:能。 八、拓展想象 1、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东西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会怎样做?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还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4、指名让学生复述故事。播放动画。 5举生活中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文体就叫寓言。 6、作者简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801dfa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