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2022-07-11 19:0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阿房宫赋》,欢迎阅读!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教案

淮阳中学张强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教师设问:开头四句读后,很有特色,同学们可以从五方面来欣赏?(表达方式、音韵、句子内在关系、内涵、气势、用词) 教师评点:①四个短句是叙事,但叙事中有褒贬,笔里有春秋,正所谓春秋笔法。 六王为什么会四海为什么能?一亡一兴,关键何在?④字很醒目,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触目惊心。蜀山兀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举蜀山以概秦陇之山,这种传达方式信息量很大,以一半带出一半,像杜甫的《月夜》最后两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就是在暗示前文作者的眼泪。这种信息密度大的语言,往往给人许多想象。这一句让人想象联翩,我们可以看出这中间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正是这些信息量大的句子的排列,让人感到开头四句起势雄健,气势恢弘。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教师设问:这两句写了阿房宫赋的什么特点?覆压二字能不能改为连绵 教师明确:规模广大,高耸于天。不能。连绵只是表现阿房宫的绵长,不能给人阿房宫规模广大的印象,而且覆压二字有力度,连绵的轻柔所不具备的。 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教师设问:这两句用什么来写阿房宫?用的是什么手法?字好在哪里?课本底下注释是水流缓慢的样子,从作者用意来看,这样解释你满意吗? 教师明确:以山写宫,以水写宫,衬托手法。字化静为动。溶溶可以理解水盛的样子,这样可以衬托阿房宫的庞大。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教师设问: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出了楼阁的什么?不用而用,这有什么不同?体会”“”“”“”“”“这些词语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什么?

教师明确:字是用身体部位来测量,给人宫中漫步、身临其境之感。这些词语都是用写人或动物的词语来写阿房宫,将阿房宫写活了。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教师设问:这几句写桥和复道,笔法和写楼阁有异,你感到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桥和复道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这里用反诘句来表现比喻内容,故作疑问,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样,形象地描绘出阿房宫里桥梁和复道的奇丽壮观,衬托出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

6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教师设问:前两句描写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人什么感受?如何理解气候不齐?这几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以触觉写听觉,是为通感;殿互相补意,是为互文;让人觉得阿房宫是处处轻歌曼舞。一宫之间,天气阴晴冷暖不同,足见阿房宫的广大,也暗示宫女悲喜不同的生活境遇。在结构上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


垫。

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名家(霍松林)评点:不直说美人众多,却用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晓鬟”“弃脂”“焚椒,间接地写出美人之多,其手法已很高明。但还不止此。通过形象而又贴切的比喻,既写了美人,又写了阿房宫。下临渭水,高插青霄的楼阁,像蜂房似的布满空际的窗户,以及当窗晓妆的美人,都历历如见。而写美人,又正是为了写秦始皇。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教师设问:这两句如何理解?体会这种语言结构。 教师明确:这种语言结构特点是二句全为名词排列,留下空间让人揣摩它们之间的关系。

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教师设问: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请体会这种语言结构的好处。

教师明确:对比。这不是一般的对比,而是两句各自向极端方向推进,一方极力往小里说,一方极力往大处讲,以此形成极大的反差,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10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教师设问:这里采用铺排的手法,多方联想,比喻奇特,想想看,这种比喻奇特在哪里?

教师明确:本文写作对象是阿房宫,目的是揭示强秦灭亡的原因——不爱其民,但又不能强行撇开阿房宫而抽象议论,这就必须在阿房宫和人民之间找到形象的联系,所以它把阿房宫的”“”“”“比作农夫、工女、衣服、粮食相比,形象地告诉人们,供秦人享乐的阿房宫正是建立在人民的脊梁上,这样的意象及其关系后来被温和地改写为舟与水的意象及其关系,远不如杜牧笔下的这个意象赤裸与惊心。 名家(霍松林)评点: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句,形象地表现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句句喷薄而出、层层推进,到了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已将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全盘托出。再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从反面一逼,便逼出戍卒叫,函谷举的局面,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终于埋葬了统治者。而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也随之化为灰烬。

第二课时

1、学生齐读,教师设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句话有点费解,如何理解?

教师提示:从下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教师明确:秦不爱其民。

2、教师设问:从前文来看,哪些事情反映了秦不爱其民?

教师明确: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奢侈无度,是为穷奢,阿房宫就是一个例证。②广罗女色,是为极欲③搜刮珍宝,弃掷逦迤,亦不甚惜,极为浪费。古人总结出帝国王朝灭亡的铁律:成由勤俭败由奢。

3、教师设问:我们想象一下,当人民看到秦始皇这样骄奢淫逸,内心有什么反应?


教师明确:秦始皇骄奢淫逸使天下之人,不敢怒而敢言,你从不敢二字读到了什么信息?(暴政)人民的内心就像沸腾的火山,它的爆发之日就是阿房宫化为尘土之时,也是秦王朝轰然倒塌的之时。

教师小结1:一般的文人,想到阿房宫,就会驰骋文采,夸赞其辉煌壮丽,流露出无限羡慕之情,但杜牧立意高奇,洞察伟大建筑后面的悲剧,并揭示其悲剧的原因。

4、教师设问: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有什么言外之意?

教师明确:是后人对待历史的两种表现,是因为悲剧而悲哀,而惋惜甚至痛惜,但是只是停留在感情层面,它是不能阻止悲剧重演的,唯有拿起理性的明镜,才能清醒看到悲剧的原因,才能避免悲剧重新上演。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5、教师设问:杜牧文章写得好不好?道理有没有说明白?唐人是不是读了这篇赋?那么,唐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呢?是不是唐朝的灭亡不是因为统治者骄奢淫逸?那为什么唐朝还是灭亡了呢?

教师发挥:所以,杜牧是伟大的,他似乎感到唐朝也会重蹈覆辙,他似乎还感到唐朝后面的后人一样会重蹈覆辙,而且循环下去,这仿佛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宿命。所以,你再读读那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看看,是不是感觉到无奈,是不是觉得它好像在诅咒?是不是感到这句话余音袅袅,一直缠绕着我们的历史?那么这道咒语,我们这代人能躲得过吗?

教师小结2这篇文赋奇就奇在杜牧不仅揭示王朝灭亡的原因,还在于他说出了一道魔咒,让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学子文人读到这篇文赋时,仿佛杜牧与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篇神奇的赋才刚刚完成,墨迹还未干,还湿润润的呢。所以文章的高下由识见决定的,是由文章的立意决定的。《阿房宫赋》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字字珠玑,更在于文内存有这么一点魂魄!

6、教师设问:我有一个疑问,阿房宫不是秦朝的吗?为什么作者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要牵连起六国来?(因为六国不爱其民而亡,而秦人没有看到这一点,秦人错在不借鉴历史,吸取前人灭亡的教训) 7、教师设问:文章前面有没有铺垫?

教师明确: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六国和秦人一个货色! 8、教师设问:还有没有其他的铺垫?

教师明确:有。课文开端就种下一粒种子:六王毕,四海一。 9、为什么不说而说

教师明确:因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教师小结3:这就是玲珑剔透的文心,明里在写阿房宫,在写秦人,暗里跟着一六国之线,若隐若现,似断似续,直到最后才出来谢幕。总结秦人的灭亡的教训,带上六国,文章就更有说服力。当然我们也惊叹作者高超驾驭文字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dafb6ea2161479161128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