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三首之《枫桥夜泊》doc

2023-10-04 11:4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古诗三首之《枫桥夜泊》doc》,欢迎阅读!
枫桥,夜泊,古诗,doc

5.《古诗三首》——《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正确解释诗意; 2、掌握背诵古诗;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诗、图对照,品读诗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 3.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2、教师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美吗?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读: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4、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正音。

大家读的可真起劲!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我想请你们自学这首诗。行吗?老师相信你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一定会学懂这首诗的,对自己有信心吗?

5、指名读自学提示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了解课文大意、解释题目。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3)感受画面: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这首中弥漫着一种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枫桥夜泊》,品味悲秋滋味。

1、小组交流,结合自学所得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


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明确:《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3、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4、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本课学习了三首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e6035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