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作文山深闻鹧鸪

2022-12-30 13: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理性作文山深闻鹧鸪》,欢迎阅读!
文山,鹧鸪,理性

理性作文山深闻鹧鸪

又一次听得这清怨的叫声是在浙西的峡谷之中。先前应是听过的,才不自觉地向众人道:“这是鹧鸪的叫声,那是种黑白羽毛的小鸟。又听得几声渐远的鸣声后,才有位同行的老伯附和我,“是啊,过去是常见的,如今却几乎见不着了。

听着深谷中哀怨伤感的鹧鸪声,抬头,眺望天空,如此澄澈宁静,纯得没有一丝儿杂质,没有阻碍,没有边际,一切都自由地延伸到远处。不由黯然,这样的天空不多了,这样渺小的鸟儿不多了,这样的感怀也自然不多了。鹧鸪是种生长在南方,且喜欢温暖的小鸟。晋人的书中有记载说,它们喜欢朝向太阳飞,因此又被称为“随阳鸟”。李太白就曾以此鸟自比,“我似鹧鸪鸟,学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这种小鸟心性向阳,应该是种给人以温情的小生灵,而它的叫声却又显得过于婉转凄恻了,才使“才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姜夔亦说它“沈滞抑郁,失之太浊”,更有人将自己的感情加在这小小的鸟儿身上,将它的叫声译为“行不得也哥哥”。当鹧鸪被寄托上这一份离愁,这一份感伤时,它已不复是它自己了。而北宋初年,这鸟儿的鸣声,伴着一支名为《山鹧鸪》的唐曲御风而来,

灵而风致,直入才子们的寂寞心灵,谱成流行一时的词牌——《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久别相思,不期而遇,似梦非梦,千载之下,这样的句子依然令人深思,如一幕电影,一瞥惊鸿,只一现,又化为乌有。与晏小山重逢的应当是其在好友家遇到的一个相熟的歌女而已,但他认为这些歌女倒也天真淳朴,不似官场的鄙俗昏暗,他愿意去欣赏她们,同情她们。他晚年家道中落,却也安贫乐道,活得耿介恬淡,可谓超然洒脱。


小山虽为重臣之子,却心性高洁,为人重情,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也谓其为痴。

不知为何,每每读到《鹧鸪天》,不仅有惯常的忧伤,更读到一份难解的苍茫,亦或伴着温暖的情思。思维纠结于宋人的长短句中,总是有着如此难辨的两种情绪。除却晏小山那许多首,填这个词牌的词人也颇有不少,流传下许多高雅不俗的词章。贺铸当年重回苏州,触景生情,想到亡妻,悲从中来。“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连理梧桐,又名“合欢树”,支干连生;鸳鸯双栖,彼此陪伴终生。然而“梧桐半死”“鸳鸯失伴”。作者天命之年,满头青丝渐成白发,心中无限孤寂。这词也就有了新名——《半死桐》。这悼亡词之所以如此动人,我想必是因为他情真吧。姜夔也以此题写了自己正月在临安观灯的情景。“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花灯满市,人群拥挤,一片祥和欢庆,一步步走在观灯回来的路上,月色如水,倾泻一地,心中的凄凉便不自觉地放大了。

尽管是一番热闹与繁华之景,而内心却沉静下来,想起少年往事,然而往事亦已,岁月已逝,火树银花般梦了一场,在这佳节中,在这人们的欢声笑语里,在这美好的夜色,更悲凉,更无奈,脚步似被绊住了,只得缓缓而归了。人在惆怅时,闻见鹧鸪,顿觉心中愈发苦涩,这些牵扯到这种鸟儿的句子无不是“肠已断”“泪难收”。然而,抬头看吧,尽管它们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它们依然在这山谷中欢快地振翅而飞,一丝一毫也未被人们强加的伤情羁绊,它们还是那矫健高远,充满英气,飞向太阳的“随阳鸟”。我们也应当解开这忧思了,永远奔着阳光,去采撷人生中的温暖与美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8624e8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