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随笔

2023-01-23 23:3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永远的怀念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怀念,永远

永远的怀念随笔

岁月悠悠,翻阅尘封的往事,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有苦难……千种心*,万般滋味,始终铭刻于心的唯有哪些磨练人品*的岁月。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成立时间不长,虽然*当家做了主人,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粮食十分紧张。每一家在做饭的时候都要掺拌着许多山茅野菜。同时,家里还要煮上一锅野菜,因为没有油,就只好放上一点盐巴,不然的话,一家人的肚子就填不饱了。

有一天下午,只有年龄尚幼的我和*岁的哥哥在家,我们俩实在是太饿了,哥哥就出去找吃的。过了一会哥哥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小捧细米糠,一回到家,他就找来家里唯一的最好的、生铁铸的那口大鼎锅。只见他从水缸里打来两瓢冷水掺到锅里,迅速地把鼎锅放到随时都在火塘里放着的那个三角架上,把火烧得很大很旺,水烧开后,哥哥就从他的口袋里,掏出米糠来撒在锅里,用筷子使劲地在锅里搅拌,很快一锅米糠稀饭就煮好了。当哥哥把锅端下来放在地上去拿碗筷的时候,我就一直蹲守在热气腾腾的锅边,等待着哥哥快一点找来碗筷。这时,母亲从外面回来了,刚一跨进门,正巧我家唯一的那只大母鸡惊慌地从神龛上飞了下来、把我碰倒在锅上,那时我没穿衣裤,当即我的肚子就被烫伤,我疼痛难忍的叫了个通天。从此以后,我的肚皮上就留下了*公分长、呈月亮形的疤痕。这一道为吃糠稀饭而留下的疤痕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并成为我日后努力读书的动力之一。

为了争取每年能够多分一些粮食,让家人能够吃得饱一些,我一边读书,一边捡粪,每年都要交给生产队几千斤晒干敲细的农家肥折算为工分。同时,一边放牛,一边挣工分。当时村里最大的、生产队用来拉石头碾子榨桐油、菜籽油的那两头牛,由我家承包放养,每天算半个劳动力的工分(全劳动力每天计8分工分)。在放牛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书本知识进行了巩固,还积累了许多挖山*、采野菜的经验,对山上的野菜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好吃哪些不好吃,我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在既缺粮、又少油的条件下,做这些事情是相当消耗体力的。每当看到我累得不想读书的时候,父


母常常鼓励我说:“穷人靠养猪,富人望读书”、“肥不过雨,大不过理”,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在年轻的时候要读书学习,要有文化知识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同时做人做事要讲道理,不能蛮横,“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再苦再难我也咬着牙坚持着。在师范读书的时候,由于我学习刻苦,做事认真,连续3个学期都被评为了“三好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主义青年团组织。

父母不仅从语言上鼓励我,让我明理,他们还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是勤劳。父母日出而作,顶烈日,冒严寒,战酷暑,风雨来,雨里去。夜晚*持料理家务,从来不睡也没有条件睡过懒觉。深更半夜,当我从梦中醒来时,母亲还在点着煤油灯,不是在舂碓推磨,就是在收拾料理家务。人们常说,农民的活计比牛毛还多。的确如此,秋收时节,要尽快把田地里成熟的庄稼抢收回来,晒干扬净,挑选出颗粒饱满、籽水好的先交国家的公粮,剩下自家的粮食要分类收拾装进箩筐或者仓库里,以防老鼠与人争粮。家里虽然很穷,但随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改革春风进万家,经济腾飞跨战马。今天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钢筋混凝土浇灌的小洋房取代了矮小的土坯房,村村通了公路,人们不再为穿衣吃饭而发愁,如何养生保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现在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然而过去的那些往事,我始终难以忘怀。如果说是母亲给了我生命,那么,是苦难给了我磨砺,让我学会了坚强,成为永远的怀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b5bccf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