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报道校园暴力事件引起的传播效果

2023-02-23 22:2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媒体报道校园暴力事件引起的传播效果》,欢迎阅读!
浅析,媒体报道,暴力,引起,效果

浅析媒体报道校园暴力事件引起的传播效果

512日,陕西南郑幼儿园凶杀案再次震动国人脆弱的神经。短短两个月内,这已是我国发生的第六起校园血案,媒体的报道令全国震惊,校园安全引起各方的关注。这也使媒体专家开始注意到媒体传播此类事件的效果作用。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已经是无法屏蔽的问题,而从校园血案的初期报道来看,一部分报纸和网络报道对案件进行反复报道,且对作案细节的逼真描述,这虽然满足了人们的知情权,但某种意义上也可能让极个别具有反初会人格的人进行模仿并疯狂报复社会。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接二连三发生类似的事件,不能不令人怀疑,是否是因为新闻媒体的过度渲染而产生了连锁反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说。

从福建“23南平校园凶杀案”以来,媒体对于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大震惊。这使得传播的短期的非预期效果特别突出。“个人的自发反应”是指个人接触特定信息后所发生的、与传播者意图无直接关系的模仿或学习行为,这种反应有可能是利于社会的,让社会、学校、家庭更加注重对儿童的安全问题,让同类的问题可以避免。而这一种“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它对这件暴力事件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通过各种媒介继续跟踪此类事件的发展进程;同时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社会迅速采取对应行动,同时也会使儿童有了一定的自卫意识。

然而,社会各界在加强校园安保的同时,也开始对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进行反思。媒体对暴力的渲染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连锁反应,使这类新闻事件的负面影响增大,间接对社会暴力推波助澜,使得更多有心理疾病的人开始效仿这种方式来宣泄对社会的不满。这样的事件正因为是少数的、血腥的,在我国正努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时,一旦经媒体报道,便向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引起局部社会恐慌。 这类灰色信息的报道引起的突发性集合行为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所造成的破坏性结果是巨大的,目前阻止的和发生的数量更触目惊心。

在之后的报道中,新华社《陕西南郑幼儿园凶杀案9人死亡 包括7名儿童》广州日

《校园安保不宜“公私有别”》等报道中,对于这类暴力事件和事后安全措施实行都采取及时报道,但细节没有暴露过多,给予了更多理性的关注,所进行的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进行耸动的报道,对于当事人,也作了适当报道。


各报道对于产生连续校园暴力事件的分析和加强学校安全措施有长期的预期和非预期效果。经过这几次的报道事件,将使校园安全得到更充分的重视,使得校园安全政策得以长期推广和普及。报道从社会学理学等方面进行客观的报道,更从国家政策入手,让大众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对国家施行校园安全政策施加了一定的推动力。

媒体的传播效果对于社会是很大的影响力的。因此媒体涉及有关这类的暴力新闻时,更应注重所使用的传播手段和原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

国内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的时候应当遵守以下原则:必须告诉人们事实的真相,但是应当尽可能地淡化有关细节,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报道那些感人的细节,从而唤起社会正义感;必须营造同仇敌忾的气氛,拒绝任何为犯罪分子开脱的语言,特别是对当事人没有原则的同情怜悯;可以通过采访有关安全专家,提醒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做好防范;报道司法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给那些潜在的犯罪分子以强大的震慑。



参考:

1.《校园血案频频上演 专家:警惕媒体成“暴力帮凶”》 中国新闻出版报 2.《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d3534c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