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诵读的作用

2022-08-20 06: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古诗词诵读的作用》,欢迎阅读!
古诗词,诵读,作用

浅谈古诗词诵读的作用

古典 诗词 是我国 文学 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八十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提 高学生人文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诵读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的诵读可以促进学生动脑,也可以促进学生动口;其精妙的用语、精练的表达、深远的涵义和奇妙的想象都能促使学生感悟、吸收、内化人文精神。由此通过古诗词诵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进行了认真探讨。 1.发掘古诗词诵读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很多,比如有些人认为欣赏音乐和美术作品可以提高人文素养,也有些人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人文素养,还有人认为各个学科教学中 都蕴含有提高人文素养的内容……因此寻找一条可行的,合适的途径来提高人文素养是必须的。诵读古诗词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之一。诗词的行为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行为之一,也是学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人类把精神活动提高到真善美的极致境界。古诗词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土壤,尤其是古诗词所具有的如下特点,更使得古诗词的诵读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11 精妙的用语及精练的表达。古诗词中的语言精练,一个字表达出无数意境,无数情 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因边疆沙漠, 浩瀚无边, 所以用了大漠字。边塞荒凉, 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 因此称作孤烟字看似浅显平白,但却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既准确地摹状,又凸显出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 很见作者练字的功力。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字, 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作者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画面开阔, 意境雄浑, 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色,同时句中所写之景也体现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感情。古典诗词中精妙之语及精炼的表达创设出的绝美意境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漫游在艺术境界和美感的氛围里,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和情感升华,使其审美感知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12 奇妙的想象,恰当的表现手法。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如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是从近处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下,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迅猛。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山之高峻。即使这样写,诗人仍然觉得还没有把瀑布的雄浑与奇异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以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度渲染,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璀璨的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下来。一个字,道破了诗人的想象,引人遐想,令人感到意味深长,无疑使瀑布增添了几分空灵、奇幻神奇的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等艺术表现手法,构思奇特而又精巧,语言洗炼明快而又生动形象。不愧为诗仙李白的传世佳作!。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所打动,自然能提高学生对情境的感悟能力。

2.创新古诗词诵读模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的学习,尤其是诵读,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欣赏其中的意境,内化其中的思想,升华并表现为对待人和事的态度。而且诵读还可以促使学生勤动脑,勤动手,更多地感受和吸取人文精神。所以我试着从以下途径引导学生去诵读,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1 吟咏诵读法。吟咏诵读是诗歌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体会人文精神行之有效的方法。钱梦龙老 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靠七分吟,许多竟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当然吟哦诵读并不是等 于死记


硬背,根据平仄规律,根据节奏来协调音调的高低、长短、疾徐,吃透诗词的内涵,体悟、意会主人公丰富的情感世界。

对一首诗词,一个同学背诵一句,下一个同学迅速接下句,每人一句的形式。也有两个同学对抗赛, 一个同学随便提上句,另一名同学迅速接下句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增加趣味性。在每节课前都让学生接龙一首诗词,既可以营造气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 记忆。 22 多形式的朗诵法。在学生透彻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思考用什么形式、如何用这首诗词去表达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最后,大家一起采用各种形式来诵读。在朗诵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和语气,传达出其中蕴含的感情。

1)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 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2 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琅琅成韵的诵读, 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 阅览相比, 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 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比如,在诵读《凉州词》的时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其场景,感受作者所处的情境,表达出其中的苍凉和豪迈,促进学生感悟诗 人处艰难之境仍忧国忧民的胸襟。

3 读出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可见诗歌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诗歌的音乐美由押韵、节奏和音调体现出 来。押韵能使全诗在音响上联结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好诗韵自用得好,能给人以宛转自然的韵律美感受,也能恰当地表现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律动。诗的节奏主要体 现在音节之间的粘合上,鲜明的节奏感如能与诗的内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如七言诗中常见二二一二的停顿节奏,而由于配乐的关系,词中 的节奏更为丰富多变。音调由平仄协调、双声叠唱、重言复唱等几方面组成。平仄和谐,有助于形成诗歌语言的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近体诗声音要平仄相对,即仄 声对平声,平声对仄声。例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对仗工整。声声调悠长,声声调险仄,读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宛如乐章,把汉语声调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

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 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 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学好中华 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同时在学习中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质,鉴赏能力,乃至人文底蕴,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收稿日期:2010-12-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f4b647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