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2022-05-23 00:07: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欢迎阅读!
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下学,试卷,高三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4题;共8)

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皈依/岿然 恫吓/彤云 粘贴/粘连 B . 绚丽/驯熟 憧憬/僮仆 雇佣/佣金 C . 悭吝/纤维 伶俜/娉婷 封禅/禅让 D . 曲笔/祛除 晌午/粮饷 蔓延/瓜蔓

2. 2分) (2019高一上·扬州期中)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 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人所

A . 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不耻 B . 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不齿 C . 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不齿 D . 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不耻

3. 2分) (2018高三下·黑龙江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了数百倍左右。

B . 今年6月初,因为一张赤脚穿旧鞋、在高铁二等座上专心工作的照片,78 岁的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在网络上走红。

C . 一款名为“奇迹暖暖”的游戏和故宫合作之后,暖粉们“穿”上各种珍藏的华服,受到国外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1 14


D . 近日,一名四年级杭州小学生将蜗牛养到“四世同堂”,俨然成为蜗牛小专家,其爱心与耐心赢得无数人点赞。

4. 2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声声慢》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国家兴亡交织在一起之愁,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B .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叙事诗。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绝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退隐,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

C .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D . 《小狗包第》讲述了作者家中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二、 现代文阅读 (2题;共24)

5. 6分) (2019高二下·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从古代典籍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治国理政著作,《贞观政要》应该不会落选。作为唐代历史学家,吴兢编撰此书,目的是给唐玄宗提供学习榜样。在序言中,吴兢高度评价贞观政治,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吴兢把唐太宗的言行事迹,分作1040篇进行记述,就当时的政治特色而言,围绕君主治国,已经概括得很全面。如果从唐太宗的视角看,应该更能直奔主题。唐太宗对于自己的治理成绩很自信,他在写给太子的《帝范》一书中,对于治国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一是克已纳谏,一是以人为本。

在早期的儒家经典《尚书》中,主张“民惟邦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孔子把这个思想具体化为争取人民的信任,认为“民不信则国不立”。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说,而荀子则把人民与君主的关系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认识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历史规律。这个思想系统,即民本主义思想。唐太宗经常引用荀子的说法,足见他对民本主义传统是有清晰认识的。

“以人为本”是贞观之治一条成功的路线。思想上重视人民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制度、法律的制



2 14


定上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贞观朝廷深知人民的困苦来自赋税过重,于是制定了一系列轻徭薄赋制度,贯彻藏富于民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才是政治安定的根本保证。贞观时期之所以能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和谐景象,就其实施的以人为本政策而言,是有必然性的。所以,在唐朝以后,古人通常把贞观之治看作卓越治理的代表。

“以人为本”,从早期的思想家来看,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懂得民间疾苦,从而在制定政策、改革制度的时候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唐朝总结历代政治经验教训,深知土地问题事关重大,所以政府拥有土地的时候,法律规定要先从无地、少地的家庭开始分配。努力保证农民拥有土地可以耕种,不允许土地随意买卖,凡此等等,只有保证弱势群体的起码生活水平不会下滑,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全底线。贞观时期的以人为本政策,至少体现了朝廷是看重长远政治利益的。

贞观之治发生的时候,是秦汉以来中国政治文明日益成熟的时期。尤其是摆脱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门阀政治,主张实施三省制、科举制等新制度因素,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中国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继承历史与文化的积极成果,唐朝迈开了历史性的脚步。贞观之治,是传统中国文化治国理政的一个榜样,其治理智慧对后世启发良多。

(摘编自孟宪实《<贞观政要>的人本思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代历史学家吴兢的《贞观政要》一书在有关治国理政的古代典籍中具有代表性。 B . 作者认为《贞观政要》尽管围绕君主治国概括得很全面,但并未触及“以人为本”。 C . 思想上重视和政策等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最终使唐朝赢得贞观之治的局面。 D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在唐代逐渐走向成熟,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是紧紧围绕唐太宗贞观之治中“以人为本”这一成功路线逐次展开论述的。 B . 文章从发展的、联系的哲学高度来看待“以人为本”的思想,更符合历史逻辑。 C . 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阐明了“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历史渊源。

D . 文章第四段通过列举具体实例证明了唐太宗实施“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措施与显著效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孟子“民贵君轻”的学说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源头,具有鲜明的“民本”意识。



3 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77dffe8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