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2022-05-20 15:3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欢迎阅读!
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试卷,高三,语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1题;共6)

1. 6分) (2020高一下·景东期中) 语言运用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________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

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的决定,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__: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B . 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C . 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D . 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枪、款、人”战略思想 B . 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 C . 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由陈毅提出 D . 陈毅提出了“枪、款、人”战略思想来壮大新四军



1 15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 B . 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不足。 C . 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D . 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二、 现代文阅读 (3题;共27)

2. 6分) (2020高二上·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群”与“众”密切相关,“群”本身就有“众”或“众多”的意思。《国语·周语》讲:“人三为众。”正是由于“群”与“众”相近,所以形成了“群众”组合词,代表“许多人”“众人”。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例如,《荀子》:“群众不能移也。”进入20世纪,“群众”与“人民”“大众”等基本同义。

先秦儒家不乏“众”的论说,某种意义上发展了一种“众论”。孔子的“众论”极富特色、涵意深刻,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在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则主张爱众。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对民众的爱。为此,孔子对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对于孟子来说,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众同乐”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而在“与人乐乐”中“与少乐乐”又不如“与众乐乐”。体现了爱民众的责任担当。

二则强调济众。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者能够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广泛地给予人民以好处,又能接济广大的民众,不仅属于仁者,甚至就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孔子这里对仁的诠释,包含着对仁者爱民济众的政治道德要求。

三则倡导得众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不但指明了“仁”为“爱人”和“知”为而且阐明了真正的智慧之人应当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对此樊迟不理解,孔子弟子子夏解释:舜汤之所以拥有天下,就在于注重从人民大众当中选贤任能,使得心存不仁不义心的人远离。“选于众”就是“得众”,就是“尊众”,体现了原始民主精神。

四则提倡容众。与“宽则得众”一脉相承,孔子弟子子张从人际关系角度阐明了“容众”的责任伦理。子张认为,不论一个人可交不可交都应当与之交往,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既赞美善人又同情能力差的人,显然,子张所倡导的是普遍交往准则,追求的是“尊贤容众”的责任美德。

无疑,儒家所彰显的安众、得众、济众、容众等群众责任观,由于缺乏现实经济政治基础而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但它毕竟表达了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对民事民疾的同情之感,对民众力量的认同之心,因此具有极为



2 15


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摘编自涂可国《得众济众——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群”与“众”意义相近,20世纪后,“群众”与“人民”“大众”基本同义。 B .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他向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 C . 孟子认为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与众同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D . 儒家所彰显的群众责任观,表达了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广为古代帝王所提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荀子》中的句子为例证明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有、说服力。 B . 文章先阐述“群”与“众”的关系,再引入对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群众责任观的论证。 C . 文章采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D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证论点,最后指出群众责任观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子的“众论”极富特色、涵意深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 B . 舜、汤注重从人民大众当中选贤任能,注意“得众”,体现了原始的民主精神。 C . 子张觉得不论一个人可交不可交都应当与之交往,表明了子张倡导普遍交往准则。 D . “容众”与“宽则得众”一脉相承,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尊重贤人,又要能容纳众人。 3. 9分) (2018高一下·枣强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3 1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f13e01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