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观课报告

2022-04-01 14:37: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叠问题》观课报告》,欢迎阅读!
重叠,报告,问题

《重叠问题》观课报告



我认真的观看了《重叠问题》一课,老师精彩的设计不仅打动了学生,也彻底征服了我,收获颇丰。

《重叠问题》是小学阶段最初的集合思想教学,是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集合思想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本节课所学的是含有重叠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认知的跨越,也是一个思维的跨越。上课伊始,老师能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设了学校召开运动会,运动员报名这一生活场景,学生通过报名猜猜参加比赛的人数,由此展开这节课的学习。导课自然、明了,问题紧扣学生认知基础,教学起点低、准。学生应用简单直接相加计算总人数方法发现与实际报名人数不符合,引发矛盾冲突,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由此被激发,于是,研究重叠问题成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学生在探索中,创造出现了“韦恩图”的雏形,教师再引导学生逐步明了图中各部分的含义,层层递进,清楚透彻。然后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天创造应用的图形是数学家曾经发明的和应用过的“韦恩图”,很好的渗透了集合思想。这一过程,非常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并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成功感,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从本节课的整个课堂教学来看,老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对教


材的处理上、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都有成功之处。因此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要读懂学生,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跟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对学生帮助最大的课堂。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艺术性的渗透思想教育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地渗透了数学思想,突破了教学难点,比在课堂上只用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效果好的多,使数学思想的渗透成了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出现算法多样化的精彩。这是一节实在的好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791275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