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情愫

2022-10-08 20: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情愫》,欢迎阅读!
琵琶,人教,情愫,必修,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情愫

白居易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怀,是唐代诗文音乐集一身的卓有成绩的典型代表,《琵琶行》将文学音乐融为一体,成为经典之作。下面从几个方面阐释一下《琵琶行》一文的音乐情愫。 一、《琵琶行》中音乐的真实体验

《琵琶行·并序》(以下简称《琵琶行》)是白居易最为脍炙人口的描写琵琶演奏的长篇叙事诗,诗中强烈的情感表现与生动的演奏技巧描述使它称为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杰作。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816)年,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期间到江边送客时偶闻琵琶声有感而作,诗人用文字为我们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犹如身临其境亲耳聆听琵琶女的琵琶音。诗文在“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的遗憾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现了夜晚寂静的江边上,白居易和即将离别出发的朋友被琵琶声吸引,遂“移船相近邀相见”,去欣赏琵琶女的演奏。白居易其实有着很高的音乐修养,因为他听出了“铮铮然有京都声”,“京都声”是指琵琶女演奏音乐的风格具有唐代京城长安的特点,或者只有京都才能听到的音乐更或者只有京都的乐伎才能演奏出此“铮铮”之音。白居易在“忽闻”之中就能知其音乐出处。因此,被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情绪感染才会去“寻声暗问弹者谁”。 后面一段记录了白居易和朋友见到琵琶女,并欣赏她的演奏,这段诗文极为精彩,让读者如同置身于现场之中,在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中,也可见白居易对于演奏技术的熟悉和了解。“轻拢慢捻抹复挑”一句概括了琵琶女演奏的指法,“拢”“捻”“抹”“挑”等涉及琵琶演奏中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法,这些指法技术主要用来弹奏单声部旋律,比较适合演奏诉说性音乐诗中以“轻”和“慢”两字概括了此处音乐强弱和速度的特点,类似于现代音乐品中的主题陈述,这与诗中琵琶女“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用音乐来叙事的描述相一致。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几句诗生动的表现了琵琶不同弦的发声特点和音乐强弱、速度的对比。琵琶有子弦、中弦、老弦和缠弦四根琴弦,其中子弦是高音弦,依次往下排列,缠弦的音最低,弦最粗且音量最大,诗中的大弦应是指缠弦和老弦,小弦则是指子弦和中弦,此处四句诗以琵琶各弦的发音特点描述演奏时速度的张弛、强弱的起伏,尤其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一方面表现出了琵琶发声的特点及演奏者音色的脆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琵琶女技术的精湛,才能使演奏的音乐如珠落玉盘一样优美动听。从“轻拢慢捻抹复挑”和这四句诗文中可见白居易不但能欣赏琵琶,而且是弹奏琵琶的行家,他在《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新调弄谱》写道:“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白居易如果不能演奏琵琶,就不可能将琵琶的演奏技术和音色描写得如此之精准。

1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乐曲进入高潮之前呈示的部分,通过前面的演奏已将听者渐渐带入音乐意境中,“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时便是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紧接着演奏的高潮来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是乐曲表现最高潮和有力的部分,词语铿锵有力,表现了音乐节奏的紧张热烈,在乐曲结构上也与前面的无声胜有声形成对比。高潮过后便是结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在曲终时采用四弦齐奏琴声戛然而止,但听众已沉浸在音乐里,这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由上可见,白居易能将文学音乐的结构融为一体,也凸显出他在乐器演奏与鉴赏上的造诣。文中以“急雨”与“私语”;“错杂弹”与“落玉盘”;“弦凝绝”与“声暂歇”等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音乐的强弱和演奏技术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花底莺语”和“冰下泉流”,逐步向“银瓶乍破”和“铁骑突出”的铺陈等,将“无声”和“有声”的具象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虽在品诗,却有音乐萦绕耳边,并且是那样的真确。这也正是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大特点即通俗性和音乐性,他自己也曾说:“其辞质而轻,预见之者易谕也;其言者而且,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律,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二、《琵琶行》中体现出的音乐资料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琴”狭义上特指古琴,古琴是最能体现人心境与气质的乐器之一,演奏者在抚琴前必须焚香、更衣,以体现对古琴艺术的敬重,其实也是古人对文化和自己所从事事物的尊重。广义上通常是指通晓音律,作为文人必须精于乐器的演奏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白居易作为当时文豪中杰出代表,势必精于此道,所以才能在《琵琶行》中留下诸多史料性的音乐语言。

《琵琶行》中“铮铮然有京都声”的“铮铮”,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中“嘈嘈、切切”等形容词,将琵琶音色质感化,为后人理性的认识唐代琵琶的丝弦和现代琵琶钢丝音色区别提供依据。“轻拢慢捻抹复挑”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等诗文中所提及演奏技术,也为现代琵琶演奏古曲提供参考。《琵琶行》将唐代琵琶音乐用语言化的方式记录下来,弥补了我国古代音乐没有音响资料的遗憾,为针对琵琶历史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霓裳》一曲是白居易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作品。《长恨歌》中“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和“渔阳鞞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歌》中“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等十余首诗词中均能见到“霓裳”“霓裳羽衣舞()”或“法曲”。

白居易如此推崇《霓裳》是有其中道理,关于《霓裳》的由来学界有三种观点:其一,由西凉进贡而来;其二,唐玄宗李隆基创作而成;其三,唐玄宗由《婆罗门》改编而来,现在大多数学者比较偏向第三种观点,认为《霓裳羽衣》是唐玄宗根据西凉《婆罗门》的音调加以润色,并改名为《霓裳羽衣》。据《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所言:“西凉总督杨敬忠,



2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把外国传来的音乐献给唐明皇,得到唐明皇的喜爱,加以润色配以轻歌曼舞,并且改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因此,《霓裳羽衣》被达官显贵和文人骚客所追捧也就无可非议了。从《琵琶行》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轻”与“慢”可以看出,《霓裳》的曲风清新淡雅,与法曲的“音清近雅”相统一,而不同于其他唐大曲一样辉煌宏大。也可看出《霓裳羽衣》在当时的覆盖率之高,京城琵琶乐伎能将《霓裳》演奏得让“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境界。

白居易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同情民生疾苦,敢于犯言直谏,他的讽喻诗时常令统治阶级感到不快,因而才在元和十年被贬。在为官的政治生涯中,他思考诗、乐与政治的关系,他在《复乐古器古曲》中写道“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盖政和则情和,情和则声和,而安乐之音,由是作焉。政失则情失,情失则声失,而哀淫之音由是作焉。斯所谓音声之道,与政通矣”。这种观点在当时应该算是比较深入和先进的,他从一个较高的角度来审视音乐思考音乐与其他艺术化、政治等的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及他专业的音乐知识和他本身较高的文学修养,以在他的诗作中不时流露出这种音乐情结,以乐入诗,诗中有乐,并在很多的诗句中留下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史料信息,为唐代乐舞研究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

本文着重从白居易的《琵琶行》分析了诗歌的音乐情愫,一位伟大的诗人,音乐上造诣颇深,音乐是贯穿了他诗作的主题,这篇诗作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音乐情愫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145137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