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23-01-30 23: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对策,暴力,形成,原因,研究

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齐心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1



【摘要】 近年来,网络暴力频发,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社会现象,其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也越发凸显。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层面的,也有网民个人层面的。本文拟阐述网络暴力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 网络暴力 原因 对策

2009 年“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结案以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艳照门”“铜须门”,“王菲事件”“虐猫事件”,甚至于乔任梁抑郁自杀事件,从盗窃他人隐私到人肉搜索,从无端的网络谩骂到群起而攻之,不断发酵升温,最终形成网络暴力,甚至直接威胁到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民数量激增,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是言论自由的表现。但因忽视他人感受和自身责任而造成的言语上的伤害,并进而形成一种言语暴力时,就不得不引起重视。有学者将“网络暴力”作了如下界定:一定规模的有组织或者临时组合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非

理性、大规模、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

网络作为广大网民发表言论的平台,其盲目性、偏激性、非理性等,日益显见,其所引发的一系列危害,也已经昭然若揭。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网络的虚拟性是其根本原因。网络的虚拟性,直接造成了网民的匿名性,每个参与者都可以隐瞒或编造自己的身份,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同时,网络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在虚拟空间里又为网络暴力的横行推波助澜。

网民素质低下是其直接原因。目前中国网民偏年轻化,血气方刚,易怒,易冲动,更容易放纵自我。主帖事件一旦发布在网上,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言论一致的人又容易结成暂时性的群体,打着“正义”“公理”的旗帜,对事件当事人大张挞伐,丝毫不顾及当事人的感受,以及是否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络环境缺乏管制机制是其客观原因。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专门关于互联网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司法解释,以及一些地方性对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定,如《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但大多都停留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层面上,更兼内容不完善、处罚力度小等问题非常突出,造成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实用性差、可行性小。

对应上述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经过研究,现提出如下对策:

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政策,做到有法可依。完善网络的法制建设是保障网络正常运转的根本方法,也是规范网络行为的基本依据。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与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法律本身的滞后性在此时也愈发彰显。针对网络暴力等非理性行为,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制和引导。广大网民要守法,必先知法,因此相关部门还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例如学校开设法律课堂,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认知水平;在互联网上设置法律常识弹跳窗口,培养网民自律精神,都是可行之法。

确立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追究制度,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暴力的发生以网络为平台,而网络运营商本身对网络环境就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基于此,确立网络运营商责任追究制度,增强网络运营商的社会责任感,以此减少网络暴力,显得尤其重要。网络运营商应尽到各自的责任,


及时处理侵犯他人的不当言论,删除危害国家社会的帖子,同时引导网民言论朝着理性方向发展。

适当实行网络实名制度,减少网络暴力。韩国政府于2006 年底通过了《促进信息通信网络使用及保护信息法》修正案,规定主要门户网站必须先对网民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记录和验证,才接受网民发表言论、发布照片和视频,否则将对该网站处以最高3000 万韩元的罚款。结果显示,实名制政策实施后,网络暴力的发生率明显有所降低。由此可见,网络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网络暴力的泛滥,并且言论自由也不致因此受到限制。这种方法值得借鉴,但须依据我国国情循序渐进展开。

广大网民本着慎独精神,学会自律修身。学点古人慎独的修身方法,在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也不能无所顾忌。发表言论之前,首先考虑是否会给别人造成困扰和伤害。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轻信谣言、不制造不当言论,对自己在网络媒体上的行为负责,学会自律。理性参与网络行为,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学会甄别信息、合理传播信息。

网络暴力的发生,是互联网上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极强的危害性。政府层面,颁布实用性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网络运营商方面,建立运营商责任追究制度和实名认证制度;网民个人方面,继承慎独,养成自律精神。只有各方的群策群力,才能换来干整洁的网络环境。



[1] 生奇志, 郭文辉. 从网络暴力的典型案例看网络暴力的成因危害及应对策略[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8).

[2] 刘辉, 陈红莲. 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3f8edc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