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勺子教育随笔

2022-07-31 13: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丢失的勺子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勺子,丢失,随笔,教育

丧失的勺子教育随笔

小班的区域自选活动完毕后,我发现“小兔喂豆”材料中少了一把小勺,到处找都没找到,于是讲评活动时,我请孩子们帮“小兔”找回“吃饭”用的小勺。这时,融融站起来大声说:“我知道的!”然后径直走到玩具橱边,趴下去在两个玩具橱的夹缝中摸来摸去。我帮他移开玩具橱,不仅发现了小勺子,还看见了前几天丧失的玩具小人、小汽车。融融把小勺高高举起,用期盼的眼光注视着我。

我明白了,原来这些东西都是融融藏到这里的,看到孩子们为融融找到小勺子而快乐的神情,我想现在不是指出“藏东西不对”的时机,于是我表扬他帮助小兔子找到了勺子。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班里“丧失”的东西越来越多,每当发动小朋友一起寻找时,融融都会快乐地把它们从角落里“挖”出来。看来,班里出了个喜欢藏东西的宝宝。

在与融融妈妈的沟通中我了解到,融融在家里也是个爱藏东西的小家伙:一会儿电视机的遥控器失踪了,一会儿妈妈的戒指被藏进了玩具盒里,一会儿爸爸的手表、剃须刀也不翼而飞了。 为什么融融会反复地藏东西呢?是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吗?显然不是。幼儿往往将玩具作为他反复摆弄、满足感官需要的材料,并且他有尝试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消失——出现”的玩耍十分热衷,融融的行为是为了体验“藏起来——寻找——失而复得”的乐趣,而我的表扬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这种行为。 对融融的这一行为进展合理解读后,我针对小班孩子的行为特点,开发了一个新的教玩具——一只大箱子:在箱体上挖一些大大


小小的孔,并提供大小不一的各式玩具,可以从不同的孔中塞进去,我将这个教玩具取名为“藏宝箱”。

“藏宝箱”在班级里推出后,一下子受到了融融和其他孩子的喜爱,他们乐此不疲地将材料塞进藏宝箱子,再从小孔向里张望,既满足了动手操作的需要,又满足了探索秘密的好奇心。

后来,我园其他教师还以此为原型,为小班幼儿开发了更多游戏材料,如塞小铃、塞花片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9acc29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