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化美文陕北八月天

2022-07-07 00:36: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文化美文陕北八月天》,欢迎阅读!
陕北,八月,美文,语文,初中

陕北八月天

八月末,灿烂的收获季节就临近尾声了,农家可以稍稍喘口气了。现在,八月的乡村傍晚,弥漫着淡淡的炊烟,一行南飞的大雁自由地嗷嗷叫着在纯净而高远的天空飞过,远处山坡上,蜜蜂在瓦蓝的炒面花间嘤嘤环绕,牧归牛脖子上的铜铃徐缓地叮当响着。农家小院这时显得格外恬闲和优美,我不妨领你到这黄土高原的村落、窑院走一遭吧。朋友呵,也许你到过许多地方,但你领略过八月黄土高原千山万壑中这些遥远山村的独特风味吗?

是的,多少人曾描摹讴歌过陕北窑洞、窑院,但我要说,对陕北窑洞真正的感悟和理解那还只有我们陕北人。我的一位年轻的陕北诗人朋友曾热情唱道:“如今我已从豁亮的月弓窗下走出,走了很远还没有走出你的深情;我想山川是高原皱脸上展开的笑容,你是望着我的背影的母亲的眼睛——啊,陕北的窑洞!”——举世瞩目的陕北窑洞,伟大的摇篮!在这里,曾一代代诞生了像那山丹丹一样灵秀俊美的女子,一代代诞生了那像黄牛犊一样结实健壮的后生,也曾诞生了古老而悠扬的信天游歌声,新世纪摧枯拉朽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最辉煌灿烂的智慧思想呵。

陕北村舍院落,住的拉拉撒撒。一家一户都是土窑或石头、砖箍起的窑洞,窑檐一摆儿都用青石板压起,牛棚猪圈鸡窝就搭在窑畔或院墙外边。窑洞两侧,挂着一串串红辣椒、黄烟叶。门桩上,交叉风晾着束束选做种子的谷穗、糜穗子,给人新颖别致的韵味。明亮精细的窗户上,贴着红艳艳的剪纸窗花,显得和谐而自然。

主人会热情厚道地招待你的。你也要随和些,随乡入俗。你快上炕,他们会腾地端上来一筛子红枣,一簸箕南瓜子或喷香的爆玉米花,你就大口吃,吃得有股粗劲厚实劲,不然他们也会说你“生分得和城里人一样样的”

陕北人喝烧酒,气氛热烈而又别具一格。他们喝酒要唱歌,边喝边唱,叫“唱酒曲”

你不会唱酒曲,酒量又不大,一定有些发怵吧!不必发怵,有人会代你喝的,远道而来,大家都会担承你的。那么,你就乘兴倾听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唱的那些一支支由远古流传下来的酒曲吧:《好汉秦琼》《赵子龙》《李自成》《盖世英雄好》……在酒场上唱这些壮怀激烈的千古韵事,到底给人一种什么意味呢?呵,这些不知形成于哪年哪月的、仅仅流传于陕北黄土地域上的酒曲呵……

陕北被誉为“腰鼓之乡”,老汉后生都会打这东西,连五六岁的猴小子也会来两下。于是,脚地下,后场掌空地,立刻成了腰鼓场。四个或八个年轻后生立即挥动鼓槌,扭动着对打起来。

他们不会忘记尊贵的客人的。第一个腰鼓舞姿准是“三参拜”接下来:“凤凰三点头”“金鸡独立”“青龙摆尾”……一个个独具千秋的舞姿令人眼花缭乱。那完全是一种粗犷的刚劲豪放的力的造型呵!而最来劲的也许是“野马分鬃”“大过堂”几招,简直绝了!伴着“叭叭咚叭咚叭”的强烈节奏,那股虎劲、那股猛劲、那股狠劲、那股狂劲、那股野劲的气势和魅力,全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了!鼓声急,槌绸飞,小伙子们腾空飞跃,胯下击鼓的一刹那,突然显得那样威武,那样雄魄!


——哦,多么舒坦、和谐、宽慰、友善的八月秋夜!普通的庄稼人,为表达自己的盛情,会在这丰收之夜兴味酣然地红火闹腾一个通宵的。

看着粗犷的腰鼓,听着自由自在的酒曲,游人呵,你尽可以领略陕北人身上所凝聚的那种古老而伟大的精神内涵,你也尽可以让你那些神奇而浪漫的想象力自由驰荡。是的,黄河流域这块远古而博大的土地啊,轩辕浩气,华夏始祖,开创江山,拓土万里,最早开拓了这片疆土呵!于是,大禹的部落,镇卧狂流,凿通了泛滥而灾难的黄河古道;偏远地的黎民,斩山灭谷,修筑了气势壮阔的秦直大道。仰韶文化在这里孕育了古老悠久的信天游、粗犷的腰鼓、秧歌舞、新月形的窑洞、柔美的窗花……成熟的八月,一部神奇的书!八月完成了一幅光闪闪亮铮铮的伟大的陕北自我画像呵……

这时,也许你会突然击节叹惜:八月太快了,在陕北待得太短了。陕北八月实在具有着另一种风土、人情;另一种重托、深邃;另一种精神、智慧和哲人的思考啊!

——哦,我的红格丹丹、黄格灿灿、绿格莹莹、紫格楚楚、蓝格瓦瓦、黑格玖玖、白格生生的五彩斑斓的陕北八月天呵!我的甜格浸浸、香格盈盈、酸格溜溜、傻格蛋蛋、巧格灵灵,自由自在、富足、丰饶和温暖的乡村八月天呵……

朋友,你来吧,我的陕北的八月会厚待你的……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节)

【品读】

这是一篇饱蘸激情地描述介绍地方特色的美文。到过陕北的人读之可重温旧情,备感亲切;没去过黄土高原的人读后会增长见识,从而心驰神往。

首先,文章以远镜头、大处落墨方式,由八月——这个灿烂的收获季节引入,以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出乡村的傍晚、淡淡的炊烟、南飞的大雁、绕花的蜜蜂、牧归的牛铃……好一幅恬静、优美的高原图画。美好的景致,自然令人看不够、爱不够。于是作者借诗人之口,发出对家乡由衷的颂赞——智慧思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感人至深。

其次,作者拉近距离,把镜头再度推近,聚焦于农家院落的内外:砖石箍起的窑洞、牛棚猪圈鸡舍,丰收的农作物挂满窑洞两侧及门桩上……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然而,这并非重点,作者要向读者骄傲介绍的是人,是陕北朴实厚道、热情好客的人。他们为你唱《请酒歌》,传壶递饮、真诚相敬;邀你或代你唱酒曲、请你或帮你饮酒,让你切实感到主人的盛情、客人的尊贵。

再次,听歌饮酒,仅仅是陕北人好客的一部分,陕北那充满虎劲、猛劲、狠劲、狂股、野劲,显得威武、雄魄,体现气势和魅力的腰鼓,则更让人眼花缭乱、激情澎湃,为舒坦、和谐、宽慰、友善的八月秋夜,为庄稼人表达盛情、歌颂丰收平添了诸多的喜庆。

最后,基于听歌的触动、饮酒的激发、欣赏腰鼓的感染,作者卒章遣怀、结束全文:既讴歌陕北人民千百年来伟大的开拓精神和世代相袭的承传,又指出陕北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


及精神智慧。而在结尾处,作者又以生花妙笔,连用12个叠词,发出对陕北乡村八月天的礼赞;以呼告方式,代陕北乡村八月,发出诚挚的邀请。心系陕北传统文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寄情乡村八月习俗,抒写真意,感人至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edeb5859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