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创造

2022-10-09 13:0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价值创造》,欢迎阅读!
创造,价值,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价值创造

作者:王海生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05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历史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联系十分紧密。现代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企业价值

早期的内部控制是通过账目核对、岗位分离等方式实现内部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与牵制,达到预防错弊和控制合谋风险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企业面对的风险类别和强度也在不断变化,内部控制理论也经历了一个从内部牵制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阶段的演变过程。虽说在前三个阶段中没有明确指出风险管理的问题,但从内部控制的演进背景和目的中可以知道它与风险是相伴相随。因此,内部控制不能忽视对风险的管理。一个有效的关注风险的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并不十分注重风险的内部控制。此外,近年来诸如世通、安然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失败案例也在不断地警示着现代企业要建立重视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 1.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1.1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历史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伴随着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理论也在变迁过程中不断地丰富。20世纪40年代以前,内部控制理论以内部牵制为主要形式。该阶段强调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与牵制,通过账目核对、岗位分离等方式来控制合谋风险,以达到确保公司账目的正确及资产的安全的目的;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该阶段强调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通过技术性的手段加强会计和管理的控制,预防和发现错弊;20世纪8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结构概念,该阶段强调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的有机结合,目的是通过制定各种规则和程序来控制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20世纪90年代,COSO员会构建了含三项目标、五个要素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阶段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加入了风险评估要素,强调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点进行整体把控。 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历史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联系十分紧密。早期的内部牵制是企业为了避免相关人员通过合谋来侵害企业财产安全以及保证信息真实性而采取的一种风险防范行为。应该说内部牵制本身是对合谋风险的控制,其实质就是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理论也不断演变,历经四个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12a3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