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及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2022-06-16 14:25: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及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欢迎阅读!
数学,初高中,学习方法,衔接,做好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但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水平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因为初中教材知识起点低,对学生水平的要求亦低,因为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因为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但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别,反而增大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的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初高中知识、水平的衔接问题。 二、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

1 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持续接受新知识,持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持续地总结,才有持续地提升。" 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水平就不会提升,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 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即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所以应适当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水平,必须独立完成。能够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准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水平是有害而无益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实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2 、增强4 5 分钟课堂效益。

要提升数学水平,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升,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

(1 ) 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水平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水平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水平角度来培养和提升。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 ) 抓知识形成。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水平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水平的发展。所以,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水平培养的过程。 (3 ) 抓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


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水平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水平会逐步提升。

(4 ) 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 着问题讨论,所以能够听到很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现开销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即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现开销的问题即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 )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1 / 4 - 1 / 3 ,有时超过1 / 3 ,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水平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升,哪些知识、水平需要培养、增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

(6 )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但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升运算水平的关键,也是提升其它数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7 )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水平、逻辑思维水平、空间想象力以及使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水平的要求较高。数学水平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持续地使用中才能培养和提升。 3、体验成功,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持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升学习的兴趣。 三、 几点注意。

1、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教学。

2、知识的积累、水平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先生倡导的" 由薄到厚" " 由厚到薄" 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应用性问题的出现,更对学生把所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水平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应增强对应用数学意识和创造思维方法与水平的培养与训练。 回答者:puzzle88 - 经理 四级 7-24 0912

高中的函数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对初等函数了如指掌,至少需要了解每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图象,在初等函数中我认为LOG以及反函数较重要,还有就是形如Y=X+A/X的函数很重要,它的图象很有特点,也会和不等式连在一起考。

数列的解题技巧无非几种:关于求通式 1、先猜想后验证 2、迭加法 3、迭乘法 关于求和比较会考的就是一种等差与等比的结合,若是等差与等比相加,则用分组求和,若是两者相乘,用错位相减。

数列中还有一类关于复利的问题,这种问题只要明白你每一年的还款都要作为一比款项来滚利,就很容易解答,其实就是等比数列求和的套用。

三角函数要的是熟记公式,考试只会考化简题,重要的是二倍角公式,万能代换,辅助角公式就能够了。注意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结合,所以向量的概念要牢记。

如果你是位有恒心的人,能够借用别人关于学习的意见。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我的方法是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考前复习很重要,考前一周如果抓紧,考试不会太差的。考


前一天,书、笔记、复习卷都要过一遍。当然这种方法仅限到高二,高三绝对不行。

我的老师说题目不在于多,在于精,同种类型的题只要会方法就勿需再练,这样才有效率。 关于参考书,我建议《王后雄》,编的不错,总结的很好。 回答者:hjzadh - 试用期 一级 7-24 0925

从小学到大学我的数学都是90分以上的,我认为学好数学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

1.定义、公式一定要牢记,要理解,其实很多题目都是由基本的定义就能解决的,这个点有很多同学不注意,一碰到题目就蒙了,所以基础是很重要的。

2、做练习一定要总结,每一题它的原理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本人很反对题海练习,做题关键是知道题型,总结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3、用最难的题目来证明原理,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复杂的背后看到真的面目,那你的数学就学到家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58cc1a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