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变化》说课稿

2022-03-20 00:1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变化》说课稿》,欢迎阅读!
下册,面积,变化,年级,数学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说课稿

《面积的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面积的变化》是一个实践活动课,内容安排在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这一单元。主要是研究图形在放大与缩小时边长与面积的变化关系,通过教与学,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应用”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分两部分安排。

第一部分,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应该是n21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呈现了某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要求学生从图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内容,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平面图中实际面积的计算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增强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主线。通过猜测、验证、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与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思考。

拟为学生选择如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猜测验证法、讨论交流法等。在动手测量、计算及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随之展开,这样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在此的基础上逐步地展开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的目标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将整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



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说课稿

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课一开始,我从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入手,以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初探规律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初探规律这一部分我设计了测量、猜测、验证、交流四个环节。在学生通过测量得出长方形是按31放大后,让学生猜测大小方长形面积的比。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学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这儿让学生猜测大小长方形面积的比,学生的猜测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让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碰撞,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以过渡到下面的“验证”“交流”环节。

在验证、交流的环节中,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并在全班交流。

由此小结:不管怎样验证,都可以得出长方形边长的比是31,而面积的比是91,9也就是3的平方。

【设计意图】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设计时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测量、猜想、算算和画画的验证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变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自主探索

谈话激趣: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放大后面积和放大前面积的比是91,也就是321。那如果把其它的平面图形也按比例放大后,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会不会也是上面我们发现的规律?我们接着进行探索。

出示第52页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图,及53页的表格。

布置活动:同桌相互合作,完成必要的测量和计算后,把表格填写完整。 自己的发现在小组讨论后在班里交流,得出结论:把平面图形按n1放大,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说课稿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布置学生自主探索,把研究的对象扩展到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测量、计算、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第四部分:巩固运用

学生在自主探索后,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标,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地运用。

这一部分,我设计成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巩固练习,深化规律。

出示两题基本的习题后让学生同桌合作,提一个类似的问题,互相问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规律后,应用规律之前,安排这样的练习,意在继续巩固、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让同桌合作,互相提问,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第二环节,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提问:根据比例尺,你知道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吗?

布置学生分组活动,每小组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再次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部分:全课总结

通过师生交流,回顾本节课的收获,提出学习的困惑等。

以上是我对《面积的变化》这一活动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说明。在整个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并把它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得到了升华,不仅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也实现了数学实践活动课与各种知识资源的整合、多种学习方法的融合。这些就是我的教学预设,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关注课堂的随机生成,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b3abf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