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2022-08-06 11:0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夹竹桃》,欢迎阅读!
夹竹桃

(夹竹桃 )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中心问题:《夹竹桃》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任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坚韧品质的赞美。此课是在“咏物抒情”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的课文学习,学生对“咏物抒情”这一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为此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时要在具体的情境学习中学会想象感悟的读书方法与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过程描述: 初稿讨论情况:

姜清福: 《夹竹桃》属于“咏物抒情”。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对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特点的描写,表达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课堂学习之前,结合课文第3段内容,我引导学生观赏春夏秋冬各种花的图片,同时相机理解“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的含义。 聂秀彬:“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季羡林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在感悟花美基础之上,用这样的问题,引出对作者的关注,用一系列图片和文字拓展资料,介绍季羡林。 学到此,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这样一个大家,对夹竹桃如此衷爱,原因究竟何在呢?”这样的补充拓展,会更能激起学生


对夹竹桃的好奇,引发他们深入思考。

朱孝斌:以34自然段为范例,通过情境叙述性语言, 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想象画面,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

王波:在详教第4自然段,略教第3自然段,不教第5自然段 的策略之下,在想象情境、感悟画面的基础之上,对比品读夹竹桃与其他花的不同之处。

定稿讨论情况: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 :感悟花之美,衬托铺垫下文——以问促究,了解作者——一问相连,理清线索——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花语相伴,内化提升——以点带面,拓展阅读。教学时,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文”用“语”为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理解升华,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利用问题探究,把握要点、升华情感;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迁移;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学生自学;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学生广泛的阅读。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备课反思: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伊始,教师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教师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加强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加强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d5b88cf12d2af90242e6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