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教案

2022-04-11 02:11: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蝉教案》,欢迎阅读!
古诗,教案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古诗的特点。 2.掌握欣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3.学会细心观察,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 2.体味作者寄寓诗中志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读古诗和领悟作者寄寓诗中的情感的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 (一)由十八课《夏天的昆虫》导入。 (二)含有“蝉”的成语举例 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寒蝉凄切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 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今蝉蜕壳 [ jīn chán tuì ké ] 今,通“金”。指使用计谋而逃脱。 金蝉脱壳 [ jīn chán tuō qiào ]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 二、作者、背景简介 (一)作者简介: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人称“虞永兴” 。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 (二)写作背景:受太宗知遇之恩而作。

三、一读诗歌 (一)注意读音、节奏 五言诗节拍划分 (二判断类型(从体例或形式上看) 古诗:古体诗和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 本诗:五言绝句

四、二读诗歌 解读诗句内容 第一句: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着清澈的露水。 二句:悦耳的叫声从稀疏的梧桐之间传出。 第三句: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 四句: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传送。

1. 从蝉的形状、食性和声音写了蝉的特点。 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身份高贵和品格高洁。 2.联系全诗说说“高”的含义。 ①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②指品格高 3.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作者认为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强调

人格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热情赞颂。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5.学习了这首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洁的人。

六、四读诗歌 (一)体悟诗歌情感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二)背诵诗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dfd23ead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