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的难点及对策

2023-01-27 13:4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的难点及对策》,欢迎阅读!
招投标,难点,前期,对策,物业管理

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的难点及对策

翁国强

前期物业管理,是指在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之前,由建设单位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的物业管理。国内的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延伸行业,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打上了“建设单位”的烙印,即“自建自管”。目前,不少新建搂盘的物业管理就属于这类性质。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是物业管理市场化的产物,但目前尚不规范。有些开发商为避开监控,借用招投标的形式暗箱操作,一些不知情的投标单位,投入大量成本编制标书、参加答辩,到头来只能作为“陪标”,使广大业主和投标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本文试图结合国家建设部于20039月颁布的《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难点的对策。

一、现状及分析

《办法》是为了改变物业管理招投标的现状,加快物业行业市场化的进程而颁布的,其中招标人确定的投标单位不得少于3个以及操作规范等内容,就是为了规范市场、阻止暗箱操作等非市场行为。《办法》出台以后,虽然非市场行为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总体情况仍不尽如人意,远没有达到《办法》中所规定的要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子关系”沉淀开发商遗留问题

开发商下属的物业管理公司与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公司相比,缺乏物业管理经验,且服务意识较差,广大业主投诉率较高。此外,由于是“父子关系”,所以责、权、利不清,造成许多开发遗留问题将责任转嫁给了物业管理公司,造成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矛盾突出,而开发商下属的物业管理公司无法直面“上级”,造成物业管理矛盾沉淀。

2 为选“意中人”,隐性招标多

此类招标其实就是为了避开监控,暗箱操作。由于招标方在招标前早已定好“意中人”其他投标单位只是走形式。且评选委员会门槛不高,专家资质和行业权威不多,难以充分代表广大业主的根本利益。

3 程序不清、信息不对称

虽然招投标活动有一定的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有的开发商为打“时间差”,排挤非“意中人”,在招投标过程中,搞许多使投标者不知所云的程序。对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招投标应进行公示,目前上海的徐汇区以及浦东新区已经实行了这种做法,如采用上网、挂牌等形式进行公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重表象不重实质,投标费用大

据悉,目前投标方的标书越做越厚,成本越做越高,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再加上投标保证金等费用就更多了,致使不少物业管理公司不堪重负。而招标方几乎没有成本支出,对投标方的成本不补偿。有的开发商将楼房的管理费强行摊派给物业管理公司,这也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笔者认为,应对开发商设定一定的招标成本(包括给投标者相应的补偿)这是对开发商是一种规范和约束。


5 政府干预的弊端

政府在招投标过程中,集“评判”和“参与”于一身,所以在整个招投标活动中,难以体现市场因素。这样做至少有以下三个弊端:

一是,以政府评判为主基调。政府若有倾向性的意见,将影响其他评委。同时由政府出面唱主角,难免带上行政意志和地方保护主义,使本来完全市场化的招投标,掺杂了许多非市场因素,不利于物业行业市场化的推进。

二是,由于政府参与,致使不少本来应该由市场解决的开发商遗留问题,变成了由政府参与解决。致使物业管理行业不能象其他服务行业一样,由市场机构(如消费者协会)解决。造成政府忙于“救火”,却不能以市场和法律的方法来规范。

三是,中介机构没有市场。物业管理的招投标,应该有市场经济的产物——中介机构。但是中介机构能否介入招投标,由政府一锤定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介机构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加上目前中介机构自身不规范,所以对招投标双方缺乏吸引力。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转换思想观念

政府应从管理转到指导、监督、培训、评价等服务的层面上来。让开发商认清优秀的物业管理,无疑将提升物业的质量和吸引力,同时可以帮助开发商从根本上解决遗留问题。以实行招投标最大的受益者是开发商。如不少开发商将资深的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卖点,就取得很好的售房效果。

2 培育市场机制

政府应该将参与和服务两项功能严格分开。即政府不直接参与招投标活动,而将服务功能做强。政府部门应以制定政策并监督执行政策为主,不应参与政策的执行,包括价格的制定等。为此,政府在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中有以下职责:制定推进物业管理市场相关政策并监督其执行状况;对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中的专家评委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并对其进行年检;不失时机地将中介机构导入物业管理招投标市场,并对中介机构实行资质管理;建立物业管理仲裁机构等,以培育健康的物业管理市场。

3、细化招投标程序

1)评委会组成和资格鉴定

政府官员与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等评委会成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物业管理经验和资格。但是在进入评委会之前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和认定,取得相应的资格,以保证评委的质量,使整个评标过程更加客观和公正。如果发现违规现象,应终生停止其“评委”生涯。

2)评委会组成人员的比例分配

目前,评委会70%是由专家组成的,30%是由开发商和业主组成的。这种比例由于业主不占多数,难以真正体现业主的权益。恰当的比例应是以业主为主,专家为辅。

3)评委评分结果的权威性

在招投标活动中,必须保持它的公开性和权威性。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有详细的评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0ef0f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