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体育教学的反思

2022-07-28 16:3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体育教学的反思》,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疫情,反思,期间,开展

关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体育教学的反思

摘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响应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也纷纷投身线上教学。那么线上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线上体育教学质量?线上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就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反思与分析。 【关键词】线上体育教学 问题 教学质量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191-02

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孩子们开学进校的步伐,全国师生开启了网上学习新时代,一时间,微信、QQ、钉钉、CCtalk等成了热门教学软件,老师摇身一变成了网红主播,原本需要在操场进行的体育学科也不得不转战家中。以下是笔者关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体育教学的反思与分析。 一、线上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线上体育教学省时便捷,安全可控,可以享受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线上课程也可以沉淀内容,通过视频课随时复习,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但线上教学是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体育教学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普及难。学生家庭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家庭重视,有的家庭不当回事,疫情期间,体育教师们进行线上教学,尽管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同时要求所有学生按时上线,也不乏做思想工作,但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从人民路小学兴隆街校区掌握的情况看,表现好一点是一二三年级,80%的学生能按时上线,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可能仅40%的学生能坚持上线,部分家长重文化轻艺体的观念依然存在,也有一部分家长的确没时间陪伴监督,还有极小部分学生因缺乏学习工具而不能上线的,这些问题决定了线上体育教学要达到全员参与、全面普及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二)互动难。教师无法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关怀学生,只能要求学生及时上传锻炼视频、照片、遇到的问题到QQ、微信等平台,以便老师及时点评、纠错和解答。虽然体育老师们都做了许多工作,但参与率却仍不尽人意,从我校区来看,低段有60%参与互动,到高段仅20%参与互动。

(三)管控难。参与互动的学生,虽然对老师及时纠错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作用,但仍难以检测到具体的锻炼效果,如视频、照片,也仅仅是片段式的,学生的运动量究竟如何?动作细节掌握如何?就难以把握了;没有参与互动的,学没学?学得怎么样?就更无从知晓。小学阶段的孩子本来自控能力就较差,如果缺乏家长的监督,势必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名正言顺玩游戏的机会,如果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还可能造成近视和视觉疲劳。

(四)跟学难。体育学科,许多动作都需要体育教师进行正面示范、镜面示范、背面示范等多形式、多角度的示范相结合来完成的,而线上教学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只能进行单一的、片面的教学方式,最终造成动作学习动作不够规范、不够到位。

(五)家长难。网上打卡签到和繁杂的作业提交增加了家长们的负担,许多家长在感叹不能承受之重,更有网络调侃:希望神兽早日归笼。 二、提高线上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建议

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要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钟南山院士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的活着。所以,增强家长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强健的免疫力是战胜新冠病毒肺炎的有力保证,学生通过每天一小时的锻炼,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为增强家长、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可通过在班级微信、QQ群里发送钟南山院士《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例举通过免疫力战胜新冠肺炎的案例链接等,让家长、学生从思想上有所转变。 (二)精心准备教学资源。

线上授课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更高,所以,不能完全按《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可在教材中选择简便易学的,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挑战性的内容;也可从网络上搜索一些直观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小视频供学生练习;为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还可选择一些亲子活动项目,让家长也参与其中;为让学生有上课的亲切感,人民路小学的体育教师们亲自录制部分教学视频,让学生跟着进行练习。教师要从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脉络走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设计授课策略,选择教学方法,争取最佳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动员家长协助监督。

小学阶段的孩子本身注意力时间短,自觉性较差,所以需要家长的协助支持,特别是低段的孩子。要求家长了解当天学习任务、孩子学完后需提交的学习视频等。并监督孩子按时上传作业。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四)丰富互动形式

如果每天仅仅是发一个任务卡,没有任何反馈,久而久之,这个任务卡将会形同虚设。 唯有加强互动,方可了解学生锻炼情况,常见的方式有小程序打卡、微信群传视频照片、QQ相册传视频照片,为丰富互动形式,激发学生运动及积极性,可每天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表扬;教师亲自参与与学生的挑战,如:挑战1分钟跳绳、挑战平板支撑时间、1分钟挑战仰卧起坐个数等等;完成任务卡接龙、挑战接龙…… (四)及时点评鼓励

对动作不到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错误动作的定型。更多的是要进表扬鼓励,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仅能让被表扬的孩子获得动力,还能带动其他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可单独发信息鼓励,也可在班级群进行全班表扬。 (五)大小抽查结合进行

做到每天一小查,一周一大查,一周下来达到全员检查。例如:每天抽查5-8名学生每天的锻炼情况,要求发锻炼小视频,周五全员自查,凡有锻炼项目没传视频的要查漏补缺,及时上传,以便老师及时了解情况,这样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达到了全员检查的作用。 (六)控制讲解时长

有研究表明,成人的注意力仅仅能高度集中20分钟左右。学习时长过长、教学方式单一、不注意休息,这些都是在线教学效率不高的现实原因。另外,学习时间过长,对孩子们的视力影响是特别大的,所以,体育学科更应做到精讲多练。 (七)用语严谨精炼

线上教学的观众不只是学生,家长也会督查,我们的授课内容和语言务必要严谨。要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话语和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如:语言得体,标准洪亮,风趣且有感染力;一定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精练,避免啰嗦;减少口头语,不讲段子,不谈敏感话题和不雅内容;注意嘲弄学生的话一句也不可以,否则你可能激怒家长。 (八)不断总结反思

反思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最有效方法,线上体育教学也需要做好反思。每周需反思线上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如锻炼目标的完成度;学生的参与度;运动量的事宜度;教学内容的可行性;课程的亮点或不足。总结原因得出的经验教训便于对下周课的教学做出及时的调整。 三、线上体育教学的形势分析

转战家中的线上体育教学可谓是前无古人的无赖之举,当云开雾散、春暖花开之际,线上体育教学是否会随风而去?应该说线上体育教学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有发展空间和前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一)线上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时间的活跃性。网上学习可以通过回放视频,把所要学的内容进行学习,没有固定时间上的要求,灵活性很强,如:老师可将训练内容录视频传到班级群,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练习,一遍不会可跟着视频做n遍,直到学会为止,这是线下体育课堂上所做不到的。

使用的便捷性。网上教学,只要能链接到线上的都可以看老师授课的过程,不会拘结于一种模式学习,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都是可以进行课程学习的,随地都可以进行课程的学习。

资源的丰富性。除了老师亲自录教学视频让学生学习外,还可搜索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学习,如:技能练习视频、亲子活动视频、竞技比赛视频、体育健康理论知识等等。对于一些爱学习的孩子,学完自己的课程后,还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


学习更广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学识! (二)线上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在线教育颠覆了大家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认知,但要代替线下教育,道阻且长。 全员参与问题。除了学生全员参与难外,教师全员参与也难。年龄偏大的老师在交流中谈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并不一件容易的事,甚至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的词汇形容。大部分体育教师表示要花数倍于平时的时间准备一节课才能勉强应对。

质量监控问题。学生运动量达成如何?动作技能细节掌握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突破如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能因为线上这个空间是难以彻底解决的。

情感交流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与班集体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些不是学生面对屏幕能够体验和感受的。

可见,线上体育教学虽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应该说线上+线下的模式,是一条对于目前的体育教学最合适的发展道路。线上体育教学和线下体育教学最好的相处模式,是互相成就,而不是取代。 结束语:

疫情终将过去,但线上体育教学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不会因此而终止,线下与线上教学的融合将迎来新的机遇,同时面临巨大挑战。未来已来,作为信息时代的体育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行动中总结,在总结中前行,才能拥有未来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b3f5a1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