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

2022-11-24 04:1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苏轼,古诗,赏析,中秋节

Word文档

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宠爱,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那么你知道关于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主要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水调歌头》翻译:

丙辰年(公元1076)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忧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

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当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期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奇妙的月亮。 返回名目

《水调歌头》解释:

丙辰:指公元1076(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别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和月的”“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奇妙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返回名目

《水调歌头》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1 / 3


Word文档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索,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究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乐观旷达的人生看法和对生活的奇妙祝愿、无限宠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宠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出世入世亦即退之间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究,气概非凡,突兀挺立。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宠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示意出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外表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说明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劝慰。结尾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全部离

2 / 3



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主动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冗杂的转变,表达了对奇妙,美妙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表达了对永久的宇宙和冗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看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气氛中,渗入深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到达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返回名目

中秋节古诗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刘禹锡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 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八月十五夜》 ·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聚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f9fb07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