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小石潭记

2022-03-20 22: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6 小石潭记》,欢迎阅读!
小石潭,26



26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课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课《小石潭记》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课《小石潭记》

1.介绍柳宗元,引导学生正确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指导积累重点字词。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分析

教学目标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欣赏小石潭的优美景色,理解作者抑郁忧伤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把握景物特点及写法

学生对古文的理解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会出声读书,有个别学生不太乐意读,只有等老师走到身边站在旁边才发出一点声音或装出读的口型,一篇文章学下来,有个别学生连读都不会。

重点: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音频文件等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教学活动步骤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课程实施 类型

备注

序号

一、导入

播放《高山流水》,伴随着一组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展示,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与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一同出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幻灯片展示课题)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适当做补充(多媒体准备好)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

1

2


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世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同朝为官,由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因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三、走入《小石潭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扫除字词障碍。

篁竹 清冽 为坻 为屿 为嵁 佁然 俶尔 翕忽 参差 寂寥 悄怆 幽邃

2. 朗读课文

1)师播放课文录音范读,学生先听读,后跟读一遍

2)学生自由读三次以上,推荐代表读,师生听读,评议。 3)学生齐读,男女生比赛读,人人开口。师生听读,评议 3.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做好标记

2)集体质疑,小组提疑问,其他组解疑,教师点拨。同时指导学生划出本课重点字词句,划出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常考词,做好积累。当堂让学生识记重点词句,能当堂小测最好。(以上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写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1.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美的景色,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游览顺序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文章开头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引导学生关注动词) 移步换景(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片。

3.第二段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鱼(定点特写),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写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表现自己快乐的心情。 4.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曲折婉蜒 岸势:参差不齐 形象比喻

5.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3

4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小石潭这么美丽的景致,可是作者并没有在此流连忘返,仅是“记之而去”,为什么?

作者这样写固然是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遭受挫折,内心忧伤凄苦的缘故。如此景致奇特的小石潭竟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其寂寞与寥落和此时作者的人生境遇是何其的相似!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比衬,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的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作者内心愤懑的抒发。 五、心灵对话。

假如你在小石潭上遇见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

5

幽邃”的柳宗元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柳宗元先生,我想对说……”

六、小结

1.本文描写潭水时运用了(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和( )相结合的手法 2.

6



本文点明主旨的语句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小石潭记》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潭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愤懑之情。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学评》的练习

3.我们身边美丽的景致也很多,仿照课文写法,写一个200字的片段练习。

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1982df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