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案

2022-11-03 04:1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案》,欢迎阅读!
教学,朱元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学案

主备:汤锦坤 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

课题:与朱元思书

课前热身 听我说题目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是美丽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我们所知道的浙江,唐代的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很多精美的事做,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事人都来到那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写的一封信就知道了。

学习风向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将文章翻译清楚(重点,请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前特别注意)

2请同学在朗读时,要特别注意情感,边读边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重点)

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难点) 4背诵课文

赢在课堂

课前起跑线

一、翻译下列注释和句子

1一百许里 许( 2急湍甚箭 甚( 3蝉则千转不穷 穷( 4横柯上蔽 5任意东西 东西( 句子翻译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

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九十卷等;他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2写作背景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

这篇骈体文又称作《与宋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所写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一个景色,述说了山川之美,原来的信中另有所属,但是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只留下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全文仅仅一百四十多个字,尽管如此,这段文字自身无论从内容或者是结构来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称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

课堂大赛跑

一、请一个同学帮助老师填写幻灯片上的字词翻译 二、老师介绍骈体文

由于这篇文章要背诵,所以先请同学们来用铅笔段句,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让老师纠正断句,最后,请老师朗读,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朗读来划分斜线,最后全班朗读一遍

四: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个山水画(用:我觉得这篇课文描绘的是一副( )的山水画) 理清课文的层次,文章总共分为几部分。写在空白处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明确: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视觉,听觉


3.从抒情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比喻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写视觉的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写听觉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5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春江山水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奇山异水_

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独绝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富春江两岸群山_______________之美。 6、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明确: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_7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口答)

8.请找出文章中具体描绘富春江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它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处世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闲适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写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该不该结尾?后面为什么还要接着写景?请讨论分析。

11对文章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补写了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应寒树

B.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 C.最后以抒情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D.结尾平稳和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的余地。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因为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仍然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后面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石潭记》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亡。本文也有一句写出了江水的

清澄宁静,请写出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皆漂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与朱元思书》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从侧面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 1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试分析这几句话的妙处。 这几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绘声绘色地描写山林美景,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7ca48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