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国影响的个人看法

2023-03-27 18:2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疫情对中国影响的个人看法》,欢迎阅读!
疫情,中国,看法,影响,个人

前言

个人感觉任何不考虑疫情持续时间的分析都是没有参考价值的,疫情的长度直接决定了对大部分行业的影响程度,只有医疗的某些领域和政府相关行业的影响是在疫情开始时就决定的。

所有对疫情分析可以给出确切结束时间和疫情数据的分析都是不靠谱的,对疫情的精确分析涉及到相当多的考虑参数和大量的偶然性,是目前人类所不能完成的。所以对疫情我只看趋势,忽略具体的数字。

个人乐观估计疫情二月份可以控制住,三月份基本结束。但疫情产生的恐慌情绪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个人乐观的估计可能的五六个月,也有可能会更长。疫情会不会重启反扑,则取决人类传染源和动物传染源的控制,不过虽然国家对野生动物的控制和全民抗疫的进行,大概率是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再次增长,可能小范围存在零星群集性感染的概率还是有的。

对政府部门影响

强化对应急事件的处理和反应能力。加强在人,财、物上面的调控。

未来会强化信息透明程度、政务的电子化和政府行为的监督化。加强舆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强化官员问责制度,对网络舆论进行相应的立法实践。

考虑到人口流动已经是中国的趋势,外来常驻人口在大型城市占比接近50%加上本次疫情各地出现的以邻为壑的政策,未来政府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探索大型城市人口和谐发展。

未来城市规划中可能会将活禽,海鲜等农产品市场进行外迁,搬离城市核心区。不排除活禽禁止进入市区政策的出台。

未来可能会加大城市公共建筑的多用途设计,大型体育场可能会预留改为临时医院和赈灾场所的。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立法会逐步完善,家养动物范围会扩大和明确,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管会更加严格。

未来公共交通领域可能会形成联网数据分析,打通高铁,高速公路等信息库,不排除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共享分析平台。

未来政府职能会进行转变,业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会更加深入,审批的流程会更加简化。来政府部门的人员可能更多的是在高层决策层和县,社区和村镇基层中去,市级权利可能进一步下放。

地区协助和信息融合的发展,例如北京主要的外来人口来源于河北省,如果京津冀信息共享,那么人员在区域的流动就会少很多的重复检查,监管将更加便利。 在过渡恐慌下社区和村形成的过激行为,甚至是跟政府部门政策相违背的行为会逐渐在以后工作中校正,社区的治理上会更加法制化,


对医疗行业影响

国家储备将会考虑重大医疗事件,对急需的药品,器械会建立一定的收储制度和产能预留,不排除各省会强制要求一定的口罩、防护生产能力。

日常医院的应急储备会出现一定的强制要求,预计至少要储备日常一个月的使用量。

口罩生产能力还将大幅度增加。邻国日本20181.27亿人口, 2018年度国内口罩生产量11.11亿只,进口44.27亿只,总使用口罩为55.38,合人均43只。用此数据简单推断中国需要的口罩量大约为43*14=602亿只。疫情前工信部数据是日产2000万,后期新闻提出日产1亿只,疫情后增加的能力理论上中国应该是可以全部消化。

医疗大数据会逐渐全国统一,统一会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加大对疫情的前期预判,不排除以后会建立一家国家控股的医疗数据管理公司,将统一管理药物和器械的流转。

对于医疗基础学科的研究会进行深化,资金上会有一定的倾斜。 未来医护的比例会将上升,每十万人口中的医生数可能会比肩发达国家,相应的整个医疗体系在中国的地位可能是发现相应的变化。医疗财政支出会增多,医院性质可能会更加公立化。

对其他行业

考虑到远程办公的效率问题,个人感觉远程办公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但个人工作形式可能会更加多样化和方便化。

随着疫情时间的加长和疫情后人们对人员聚集的恐慌,小型的教育机构会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压力,同时随着以前收费课程的公开,会将线下K12教育成人教育向线上转移,可能会形成未来强者更强的局面。

疫情中各大型集团采取线上员工培训方式,课程的采购和编制后迎来大的发展,这次疫情后对职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考虑到影院的视听感觉,未来院线的形式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小规模的电影会优先网络发行,而大型的电影仍然会先在电影院发行,未来院线和视频平台会共同分享电影的分成,庭影院系统可能会平民化。

个人感觉疫情对餐饮行业未来发展影响不大,疫情后能存活下去的餐饮企业在疫情后会有短暂的利润增加,但长期影响不大。连锁餐饮会更注意对现金流的控制和利润的控制,不排除机器人的大范围使用的可能。

制造业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低端的重复性操作将会逐渐被机器所代替。

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原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会改为向其他国家进口,中国的出口贸易也会被同类商品所替代。如果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实体不能迅速恢复生产,将直接改变全球的进出口贸易的格局,

疫情对物流行业影响不大,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整好是物流行业传统的放假时间,开工后物流也是较早恢复的行业之一。但借着疫情,自动送货车和快递柜到时程一波热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c43c26f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