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评课

2022-04-08 01:0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评课》,欢迎阅读!
正方体,长方体,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评课

官渡路小学五年级组

张老师预设的本节课的学习具体目标是:一、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学生能准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会用字母准确表达公式。二、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时目标叙写情况分析:

从张老师制定的目标分析,行为主体是学生,学习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行为条件是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行为动词是推导、表示、计算,行为程度是准确。整体上来看,张老师制定的目标是可观察、可测量的。但结合张老师的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课中也着重突出了“猜想、观察”,因此我们认为目标一应该调整为: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观察、交流后能准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会用字母准确表达公式。

学习目标实施情况:

目标一:提出环节是第一环节,通过比较两本字典的大小,新课伊始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方式是:提问(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教学行为是:提问(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会怎样计算?)追问(为什么?怎么得到的?)讲解a的立方);学习行为:回答、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回答出错了一次,


那就是:v=aaa,出现了a的立方,有一人误认为3a,此处是新知,需要老师讲解。目标二在第二环节提出,提出方式是提问(如果老师告诉你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教学行为:引导、追问。学习行为是:回答、交流、结合例题和达标闯关来促成目标二的达成。在这一环节有一人出错,学生汇报答案105立方厘米时,老师只关注了105,没有听到“立方厘米”。此处,张老师没能抓住课堂的随机生成,当学生纠正老师时,老师说:至少我没听见。此处是课堂的偶然事件,老师向学生道歉“对不起,刚才老师没听清,不过,正因为老师没听清,也向同学们提一个醒,在计量体积时要带体积单位) 样题检测情况

检测题是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看图分别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解决问题,我们随机抽查了12人,只有一人没做,11人全对,正确率是91.67%,由此可以看出本节课的目标达成较好。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恰当运用导学案,既克服了教学上的盲目性,又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我们提的建议是:要善于抓住课堂的随机生成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学生汇报答案105立方厘米时,老师只关注了105,没有听到“立方厘米”。此处,张老师没能抓住课堂的随机生成,当学生纠正老师时,老师说:至少我没听见。此处是课


堂的偶然事件,如果老师向学生道歉“对不起,刚才老师没听清,不过,正因为老师没听清,也向同学们提一个醒,在计量体积时要带体积单位)。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c43ea09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